为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阿坝州于羌历新年期间成功举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羌历新年庆祝系列活动”。其中,以“非遗新生·火塘守护”为核心的研学板块,创新融合剧本游戏、沉浸体验与数字技术,构建了全国领先的非遗活态传承样板,为打造“研学之州”奠定坚实基础。
一、剧本研学:从“旁观者”到“传承者”的角色革命
活动打破传统研学模式,首创三级剧本研学路线:
州域大环线(《非遗守护者·藏羌非遗圣典》):化身“非遗守护者”,跨越映秀、茂县、松潘等地,通过任务解密联动非遗技艺,实现“非遗学习+游戏化机制”深度融合;
汶川县域线(《山之声·千年的回响》):扮演历史亲历者,沿大禹治水—羌人迁徙—抗震救灾时间轴,在漆器、羌笛、藏香制作中亲历四千年文明演进;
映秀园区线(《岷江方舟·火塘守护》):浓缩园区为“秘境工坊”,通过阵营挑战解锁非遗认证,高强度互动提升参与黏性。
成效:学员参与度从传统模式33%跃升至89%,获评“如同时空穿越”。
二、沉浸文旅:多维度激活文化感知
以非遗主题公园“火塘”为空间载体,打造全景式文化叙事:
羌山望火塘:羌笛演奏、咂酒共饮还原信仰仪式;
百艺坊工坊:㑇舞面具涂色、羌绣针法实践触发触觉记忆;
多感官融合:视觉(碉楼模型)、听觉(音频剧情)、味觉(藏羌餐)交织,实现从“被动听”到“主动演”的体验升级。
三、科技赋能:数字化解谜拉近古今距离
音频剧情引导:专业DM(剧本主持人)结合《山之声》原创剧本,驱动学员探索历史谜题;
多语言解谜系统:融入语言推理、逻辑解密环节,吸引高校青年群体;
虚实线索交织:道具、场景与科技结合,激活博物馆、非遗主题公园等实体资源。
四、非遗保护:活态传承绑定历史脉络
角色深度绑定技艺:大禹时代—漆器、羌王时代—羌笛、抗震年代—藏香,技艺传承贯穿剧情;
情感共鸣设计:融入“思念家乡”、“抗震坚韧”等内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产学研联动:联合高校、传承人开发课程,推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
本次活动填补了阿坝高端非遗主题研学空白,其“火塘运营模型”、“研学大本营”等经验可全域推广。未来计划开发多日定制研学,推出“线上预习+线下体验+产品订阅”产业链,持续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注入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