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声传核魂,以志愿之力育新苗——西安邮电大学师生赴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开展宣讲

以青春之声传核魂,以志愿之力育新苗——西安邮电大学师生赴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开展宣讲

来源:鲁网 2025-11-24 12: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扎实推进核科普知识进校园,西安邮电大学“沙凝铁骨,星铸国魂”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于2025年11月12日赴西安高新第二学校,面向该校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宣讲团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素养,精心设计内容、优化呈现形式,切实搭建起核工业精神传递与核科学知识普及的有效载体,助力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科学素养。

为确保宣讲内容适配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宣讲团在前期筹备阶段进行了细致调研与方案优化:针对小学生对“核”的陌生感,确定“生活中的核辐射——探秘核电站”主题,侧重用趣味案例破除认知误区;面向初中低年级学生,以“党领导下的核工业”为核心,通过历史叙事传递家国情怀;结合初中高年级学生认知深度,设计“核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链接科技与日常,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在五年级13班的课堂上,宣讲团成员以“核电站安全吗?”这一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切入,通过拆解核电站回路隔离原理、演示“非能动安全系统”工作逻辑,搭配直观图示与生活化案例,将抽象的核安全知识转化为易懂内容。同时,重点讲解核电作为低碳清洁能源对“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逐步消除学生对核辐射的恐惧认知。互动环节中,面对同学们“核电如何走进日常生活”“辐射防护有哪些措施”等提问,宣讲团成员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有效实现了“让核知识变亲切”的目标。

走进七年级1班,宣讲团成员以时间为轴,带领同学们回溯我国核工业的奋斗历程: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到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创下2年8个月的全球最短研制周期,再到1970年首艘自主核潜艇下水实现技术突破。宣讲中,我们特别突出“党领导下的攻坚克难”这一主线,通过对比中外核工业发展差距,让同学们深刻体会核工业人“为国铸盾”的担当,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播撒进少年心中。

在八年级5班,宣讲团成员聚焦“核技术的多元应用”,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核技术的“百变身份”:食品领域延长保质期、纺织领域提升棉花洁白度、工业领域守护桥梁安全、医疗领域助力癌症治疗、考古领域还原历史真相。我们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打破同学们对核技术“高精尖、遥不可及”的刻板印象,引导大家以科学视角看待核技术价值,现场的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科学探索的兴趣被充分激发。

为精准评估宣讲成效、优化后续工作,每场宣讲结束后,宣讲团均组织同学们填写专项认知调研问卷:为五年级学生发放《小学生核科普知识认知调查问卷》,为七、八年级学生发放《中学生核科普知识认知调查问卷》,系统收集同学们对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认知难点及兴趣方向。

此次赴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的宣讲,不仅是宣讲团志愿服务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是我们以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普及科学知识的生动体现。未来,宣讲团将持续优化宣讲内容与形式,走进更多校园,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让核科普知识照亮更多少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