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宁夏银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图景

看宁夏银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3 15: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晨光熹微中,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食堂的饭菜香裹挟着欢声笑语弥漫街巷;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里,徐美佳带领各族“好姐妹”“巧媳妇”指尖敲出致富路;德宁大厦“石榴红驿站”内,各族职工在书香与活动中感受“温馨港湾”的暖意……五年来,银川大地上,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野,从企业车间到写字楼宇,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图景处处铺展。

“十四五”以来,银川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056.1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939.53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省会城市GDP首位度达53.4%位居全国第一,各族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致富成果。颐和城府社区打造“石榴籽”主题系列服务载体,通福社区建成2000平方米全功能邻里中心,68个“亲如一家”互嵌式社区蓬勃发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的交融场景成为常态。交通疏堵“6+N”工程、民生“十心”实事等惠民举措接续落地,教育、就业、养老、托育等民生保障持续升级,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5年4月,银川创新推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1661”工作体系,通过“六项提升行动”和“六个家园”建设,持续深化“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内涵。从“宁夏妈妈”王菊茹结对帮扶数十名各族大学生,到兴庆区“石榴籽”故事达人创作基地推出600万+浏览量的融媒作品;从闽宁禾美电商车间各族员工“共学共事共乐”,到贺兰县联星村借乡村旅游实现从“贫困村”到“百万村”的蜕变,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上的全方位嵌入不断加深。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个、自治区级202个,实现全国示范县区全覆盖,多项创新实践获国家层面肯定。

银川以“银川石榴云”传播中心为核心,打造“小宁大讲堂”“银银带你看银川”等8个融媒品牌,开展3.4万余场次学习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编辑:胡冬梅)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