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主办、郭为生命“绿”动工作坊与郫都区战旗小学承办的共享教育示范课在战旗村小学开课。战旗村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一直承担着“走在前列”的使命。这里不仅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典型样本,也是国家级乡村振兴战略展示点,多次成为中央领导调研乡村建设的重要地点。长期以来,战旗村在完善基层治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格外重视教育环境营造与素质教育推进,而自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村庄赋能教育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本次承办示范课的郭为生命“绿”动工作坊,作为成都市首批5大工作坊之一,其班底便源于扎根战旗村的郭为工作室。在战旗村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该工作坊深度契合村庄教育发展需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方向,让自然成为教育建设的生动素材。此次示范课的开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依托战旗村优质的生态自然环境,工作坊以自然教育为桥梁,昆虫为媒介,设计了户外体育活动、趣味体育游戏等丰富教学内容。将绿色发展意识巧妙融入共享教育全过程。孩子们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收获愉悦,让自然成为连接教育与绿色发展的桥梁,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
榜样进入课堂:从奥运精神点亮学生对“专注”的理解
本次公益课以“专注力培养”为核心,课堂开篇便以“奥运小讲堂”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国家队运动员走进课堂,以自身训练经历讲述专注力在突破极限、实现目标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专注”是一项能改变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的关键能力。
自然为课堂,以昆虫之趣点燃学习动力
课程以“昆虫观察”为开头,学生通过观赏标本、活体展示、蝶翅画创作,将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自然点燃。郭为老师从螳螂伏击、蚂蚁协作这些最鲜活的自然行为讲起,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专注?如何在团队里保持有效沟通?这些问题在轻松的互动中完成转化,让“专注力”成为孩子们能理解、能感受、能实践的能力。让“自然之课”与“学习之法”在潜移默化中融为一体。
这种以兴趣带动学习习惯转变的方式,为共享教育提供了更具乡村适配性的内容延展,也为乡村课堂带来了更多可能。
体育训练助力成长:在奔跑中完成学习习惯的内化
理论认知最终需要在实践中内化。室外环节中,工作坊将体能训练与学习习惯培养巧妙融合,通过“昆虫模仿操”“循环素质训练”“蜜蜂采蜜协作”等项目,学生在跑、跳、躲、追中完成身体素质训练,进一步强化专注、节奏感与团队配合。课程强调科学负荷与安全参与,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环境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并在实践中深化“专注”的意义。
这种以体育带动学习习惯培养的方式,让一堂课变成一种能力塑形的长期路径。
乡村教育实践中的“五育融合”样本
活动得到战旗村小学支持,学校提供场地、组织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乡村教育力量汇聚的场域。孩子们在自然启发、体育体验与学习方法迁移中收获成长,形成更健康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态度。
未来,郭为生命“绿”动工作坊将继续深耕“榜样引领—兴趣激发—体育强化”的教学路径,进一步贯彻“以体育促学习、以自然启智慧”的教育理念。同时,深化共享教育乃至共享体育的可推广模式,在更多乡村学校构建可示范、可复制的融合课堂,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