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甜糯玉米 打响乡村振兴“金色名片”

五寨甜糯玉米 打响乡村振兴“金色名片”

来源:鲁网 2025-11-22 14: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山西省五寨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五寨甜糯玉米”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完成体系化发布并全面走向市场。这标志着五寨县以品牌赋能乡村振兴迈出关键一步,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黄土高原特色农产品,如今正以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品质标准、统一市场渠道的姿态,强势登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400米,年日照超2872小时,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丰富,被誉为“晋西北米粮川”。依托北纬38°农业黄金带的独特生态优势,五寨甜糯玉米皮薄无渣、甜糯香软,“三分甜七分糯”的口感层次丰富。2015年获“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称号,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5年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寨玉米深耕30年以来,虽盛产优质玉米,但受限于初级加工、品牌缺位、市场分散,农户增产难增收。为破解这一瓶颈,五寨县将甜糯玉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坚持“品牌引领、科技赋能、全链提升”的发展路径,推动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近年来,五寨县投资3.86亿元建成现代化甜糯玉米产业园,配备4条速冻线、5条真空加工线,每小时可加工27万穗玉米,智能化水平国内领先。通过“1+6”加工格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动6家骨干企业,形成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深化“管运分离”改革,成立专业化运营公司,提升产业园运行效率。

在生产端,全县推行“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覆盖5个乡镇47个村,带动1.8万农户参与。老牛坡村种植户周大爷说:“以前自己卖玉米,价格不稳定,现在由企业统一收购,每亩净增收800元以上,心里踏实多了。”

品牌建设成为五寨甜糯玉米走向高端市场的“敲门砖”。2025年,五寨甜糯玉米亮相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发布“新华·山西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监测显示产业指数年均增长8.13%,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远销全国各大商超,并出口俄罗斯,成为山西首个向俄罗斯出口玉米农产品的县。2024年,全县7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户均增收3500元。

“我们将继续以品牌为引领,不仅要让五寨甜糯玉米走出大山,更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五寨现代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国平介绍,按照“2365”产业规划,未来将实现种植规模20万亩、年加工销售3亿穗、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的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甜糯玉米全产业链示范区。

如今,五寨甜糯玉米已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蜕变为集生态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于一体的“金色名片”。从一粒种子到亿万产值,从分散经营到品牌聚合,五寨正以“玉米棒”串起一条惠及万千农户的致富链,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