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1日长沙讯 今天,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天心区专场举行。会议透露,过去五年,天心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5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4%;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百强区中上扬16个位次,排名第48位,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增长极。
发布会现场。杨威 摄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融城核心”,天心区在“十四五”期间战略地位、总量能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随着长株潭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向南、人往南走”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长沙南部融城片区四大首开区中有三个位于天心区。“四上”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亿元税收楼宇达到26栋,居全市首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72.6%,人均GDP达16.6万元,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凸显。
天心区成功构建金融、数字、健康、新消费四大特色产业体系。天心经开区打造“1大数据交易所+ 3大算力中心+ 8大数据中心”产业生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亿元。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上架数据产品6030个,覆盖政务、医疗、文化等9大领域,合作数商1052家,累计交易规模额超40亿元,稳居全国前列。新消费产业活力迸发,培育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一批头部品牌,主导成立全国首个城市新消费研究院,夜经济实力位居全国20强区县榜首。大健康产业汇聚企业1700余家,金融业年税收达49亿元。科技创新赋能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番,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区第47位。
“十四五” 期间,天心区持续夯实发展基础,积蓄长远动能。空间拓展实现重大突破,城镇开发边界拓展至110.4平方公里,释放近5万亩可开发空间,城市向南的骨架全面拉开。重点项目加速落地,五年招引项目500余个,包括2个百亿级项目、13个十亿级项目和39个“三类 500强”项目。战略平台能级提升,国家医学中心、长沙奥体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广告)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效益显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试验区南片区初现雏形,链接“文化+科技”上下游企业近1500家。区属国有企业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
天心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风貌、生态本底、文化魅力同步提升。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新韶山南路等 32 条道路建成通车,暮坪湘江特大桥完成合龙;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 100%;文化魅力不断彰显,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全省首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文化影响力指数位列全国第7位。
天心区坚持民生优先,将八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引入长郡中学、中雅培粹等优质教育资源,12 所学校与雅礼、长郡、市一中、师大附中等省市名校合作办学,新增学位6万个。医疗服务持续升级,率先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改造老旧小区333个。“智慧天心”建设入选全国“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连续20年获“平安县市区”称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天心区正紧抓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与全运会举办等重大机遇,持续深化“智慧天心、融城核心”建设,在“城市向南”的新征程上勇立潮头,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编辑:朱友芳 实习生:陈益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