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看湖南|粉甲女子“战”荒野——一场双赢的极限较量

中国日报看湖南|粉甲女子“战”荒野——一场双赢的极限较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6: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0日头版截图。

《中国日报》11月20日第二版截图。

十月初,杨朝芹涂着新做的粉色指甲,妆容精致,甚至还粘上了长长的假睫毛,就这样来到了崎岖的七星山。

这片位于湖南省张家界的山林,以其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和一系列探险活动而闻名,更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

杨朝芹这身精致装扮与即将面对的荒野挑战形成了鲜明对比。三十天后,这位29岁的工科毕业生已判若两人,她栖身于七星山的岩穴之中,手指与嘴唇因山林的秋寒而皲裂。

某次直播里,她将整只蝗虫吞入口中,转身面对镜头平静地说道:“会动的都是蛋白质。”

杨朝芹也被称为“冷美人”,是张家界“七星山·骆驼杯”极限荒野求生赛的参赛者之一,该赛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

“不敢相信她也参加了挑战,”一位参赛选手说,“我当时还开玩笑说她撑不过两天。”

第二届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开幕式。

本届挑战赛于10月9日在七星山正式启动,百名选手开启极限角逐,目前赛事已临近收官。

参赛者需进入指定林区,除日常衣物和一把柴刀外,不得携带任何物资。他们要像先民那样在荒野中求生——搭建庇护所、钻木取火、寻找食物来源。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健兵表示,本届挑战赛引发的关注度远超预期。

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赛事官方账号已收获数百万粉丝。粉丝们每天观看最新的赛事视频,关注心仪的选手动态,同时也在平台上探讨各种生存技巧。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

田健兵表示,截至本周,挑战赛相关视频持续占据国内各大数字平台热门话题榜,累计观看量已突破120亿次。

尽管《荒野求生》、《幸存者》等海外荒野生存节目已风靡全球,但张家界七星山挑战赛另辟蹊径,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生存挑战模式。英国《荒野求生》主持人贝尔·格里尔斯在赛事官方抖音账号下评论道:“史诗般的挑战,了不起的选手!继续加油吧!”

“冷美人”的故事

许多参赛者第一天看到杨朝芹精心打扮的样子时都难掩惊讶。

然而随着赛事推进,当其他选手在连日极端生存考验下陆续退赛时,这位年轻的云南姑娘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在官方发布的一段视频里,她蜷缩在茅草搭成的庇护所中,脸庞与衣物沾满污渍,但她的声音却沉稳坚定。

面对镜头,她说:“越是绝境,姐越冷静!”这句话迅速传遍网络,成为她的标志性口号。

“冷美人”杨朝芹赛前自拍。

“冷美人”杨朝芹比赛中采集柴火。

挑战进行一个多月后,杨朝芹成为唯一留下的女选手。尽管瘦了十几斤,她仍成功克服了食物短缺、满身伤痕和生理期等多重考验。

上周五,杨朝芹在体检中被诊断营养不良,不得不退出比赛。她是最后留下的15名选手之一,距离决赛仅一步之遥。

赛事总策划人龙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不想退出,但安全第一。”龙武说,杨朝芹在挑战中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出色的生存能力,彰显了“中国女性的积极形象”。

极限挑战背后的安全保障

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健兵强调了挑战期间安全的重要性:“比赛开始前,我们已完成严格的安全排查,全面消除各类隐患。所有参赛者都必须提交全面的体检报告。”

在开幕当天,专业教练为全体选手开展了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创伤处理、应急处置及野外取火用火规范等。

赛事期间已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安全保障体系。田健兵介绍,赛区内不仅设有安全监测点与24小时巡逻队,同时还有医护人员定期对选手进行健康评估。关键区域均配备了灭火器材,并对选手的用火管理进行全天候监控。

本次赛事在综合应急响应框架下运行,该框架协调了文旅、应急管理、卫健委、环保、公安和消防等多个政府部门。

参赛选手在采集食物。

随着赛事进入决赛阶段,安全措施全面升级。田健兵表示,剩下的14名选手每人配备了一名安全员,提供24小时监护与支援。每日体检已成为固定流程,具体检查方案由定点医院和当地卫健委共同制定。

由于上周末气温骤降,全体选手已暂停比赛下山休整五天,每人将获得2万元人民币鼓励金。此外,组织方宣布14名剩余选手都晋级总决赛。

与自然荒野的深度共鸣

张博林(“林北”)是本届赛事中另一位圈粉无数的选手。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这位25岁的药剂学专业毕业生与自然之间那种深不见底、近乎灵性般的共鸣,激发了大众的无限遐想。

观众常看到他灵巧攀爬树木的身影,林间不时传来他模仿的猿啼声。这般画面让网友不禁感叹他这是“弃医从野”。

视频中,张博林在巨石间搭建土墙庇护所,用竹叶做床,开心地吃着在森林里采的野猕猴桃。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总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潮湿环境下的取火与保火难题。

对此,网友评论道:“别人在荒野求生,他在荒野度假。”

张博林坦言,在经历事业坎坷后来到张家界,融入自然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他表示,这种与自然的深度连接,能让他“释怀过往的失意”。

这种通过自然疗愈心灵的共鸣,或许正是该赛事在社交媒体走红的原因之一。

当众多中国城市青年疲于应对绩效考核、房贷压力与人际应酬时,这场直播的荒野挑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且无成本的情绪出口。

田健兵分析,深陷都市纷扰的观众们,往往会被这个将生存法则还原至最本真状态的世界所吸引。屏幕上,选手们的目标纯粹而原始——寻找食物和住所。这种纯粹的目标反而成为一种精神慰藉。

对许多观众而言,观看选手花数小时钻木取火、耐心搭建简易庇护所的过程,能带来独特的心灵疗愈。这种原始生存场景让人重新审视简单生活的本质。在这里,成功不再由绩效考核或社会地位界定,而取决于能否满足最根本的生存需求。

正如一条评论所言:“看着他们的日常,我的内耗不治而愈。”

真实至上

另一个关键吸引力在于挑战的真实性。与许多依赖剧本制造情节的真人秀不同,这项生存挑战以其“无补给、无剧本、真求生”的精神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这种真实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视频里,选手们沾满污垢的脸、皲裂流血的手指,以及花了两个小时试图生火未果的沮丧,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赛选手与他们搭建的庇护所。

正是这些未经剪辑、甚至令人不适的荒野生存图景,构成了赛事最引人入胜的叙事主线。

为拉近荧幕中荒野求生与观众的距离,赛事组委会特别设立了一系列由观众投票决定的奖项,包括“最佳生火奖”、“最受欢迎选手”等,所有奖项均通过直播期间的实时投票产生。

田健兵认为,该赛事与西方荒野生存节目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哲学理念。他说,国外的制作通常强调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和对抗来征服自然,而张家界的挑战则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存。

与国外节目常采用的“限时任务+快速逃生”模式不同,张家界七星山赛事注重的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学习利用并培育资源,践行着赛事组织者提出的“农耕式生存策略”。

赛事要求选手尽量减少砍伐树木,优先使用森林中的枯木和引火物作为燃料,同时禁止猎杀任何野生动物。为此,主办方在赛前向环境中投放了鸡、猪等家养动物作为选手的食物来源。

田健兵表示,这些举措旨在实现真实生存体验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当观众正热切期待决赛晋级名单时,赛事组委会已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他们正依托张家界的国际声誉,对这一赛事进行战略布局,旨在打造其持久的影响力。

田健兵表示,未来的赛事将在比赛规则、排名体系及医疗监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同时,七星山景区正积极探索借助赛事推动旅游发展的路径。

具体举措包括打造永久性荒野生存基地,并为游客开辟定制荒野体验线路。田健兵表示,这些项目将让普通游客有机会在专业指导下掌握生火、净水、辨识野生植物等核心生存技能。

(中国日报 记者:李牧耘 何纯 编译:朱友芳 熊孟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