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医路:南昌大学学子对话专家,深耕医患沟通之道

青春赋能医路:南昌大学学子对话专家,深耕医患沟通之道

来源:鲁网 2025-11-21 14: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南昌大学学生医学科普协会的七名学子,深入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临床一线,与国内青少年肿瘤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展开了多场富有成效的深度交流。此次活动聚焦青少年肿瘤的诊断告知与医患沟通核心环节,不仅为医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也以青春之声为青少年肿瘤防治事业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图为协会同学与医生交流访谈

交流中,临床专家结合多年诊疗经验,用鲜活案例拆解青少年肿瘤沟通的关键技巧。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殊性,专家们分享了“温柔告知”“分阶段沟通”“共情倾听”等实用方法,强调诊疗不仅要靠精准技术,更要以真诚沟通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让医学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图为儿童医院专家进行实例分享

面对“如何向青少年解释病情”,“怎样平衡病情真实性与心理保护”等实操困惑,学子们积极提问、热烈探讨。专家们耐心答疑,从沟通语气的把控到情绪疏导的细节,倾囊相授临床实战经验。这场近距离的对话,让医学生们跳出课本框架,真切体会到医学人文关怀的重量,也为未来执业积累了宝贵的沟通经验。

此次活动不仅助力医学生夯实职业根基,更搭建了院校协作的良好平台。南昌大学学生医学科普协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交流,一方面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普宣传普及青少年肿瘤知识,消除社会对肿瘤患者的误解与歧视,让公众了解青少年肿瘤的可防可治性,为患者营造更包容的康复环境。

图为医学科普协会成员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前合影留念

以青春之问赴临床之约,以沟通之力护童心健康。这场院校携手的交流实践,既为医学生成长赋能,也为青少年肿瘤防治事业添砖加瓦,让医学的温度在双向奔赴中不断传递。

(通讯员:王宇熙,郑斯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