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新韵 传薪不息 ——泉州青年非遗传承人罗雅斯:让“闽南讲古”在青春校园焕发新声

古音新韵 传薪不息 ——泉州青年非遗传承人罗雅斯:让“闽南讲古”在青春校园焕发新声

来源:鲁网 2025-11-21 14: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1月12日晚,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吴文季音乐厅灯光璀璨,掌声阵阵。一场由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共青团泉州市委员会主办,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等单位承办的非遗文化盛会——“古音新韵·讲古传薪”闽南讲古非遗传承与青年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图:活动现场

活动不仅汇聚了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代表,更见证了非遗文化走进高校课堂的崭新实践。而在这场融合“非遗+教育+青年+文明实践”的文化盛典背后,策划与推动者——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讲古》泉州市代表性传承人、泉州青年文旅推荐官、“泉州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罗雅斯。

一、从民间走向高校:让“讲古”焕发青春新声

“讲古,不仅是长辈的故事,更是年轻人的根脉。”作为非遗项目《闽南讲古》泉州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罗雅斯始终致力于让这一古老的口头艺术走进新时代。她既是一名主持人、一位高校教师,也是一名“文化播种者”。

在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她将“闽南讲古”从民间舞台带入课堂,用年轻化表达与数字化手段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讲得出”。

图:罗雅斯闽南讲古传习基地挂牌成立

活动当天,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正式授予她“非遗文化传承导师”称号,并挂牌成立“罗雅斯闽南讲古传承基地”。这一举措,标志着闽南讲古正式进入华光高校教育体系,成为泉州“非遗+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图:聘任仪式

“非遗要想活下去,就要走进年轻人心里。”罗雅斯说。她带领团队设计课程、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省市级比赛,让“讲古”变成青年表达家乡文化的新方式,也让泉州方言文化在校园里“活”了起来。

二、以师承为本:让文化血脉“薪火相传”

活动中最令人动容的环节,是庄重的拜师仪式。在现场嘉宾与师生见证下,罗雅斯正式收下三位青年徒弟:林莹莹、王陈鑫源、崔宸霖,将“讲古”的艺术、技艺与精神薪火相传。

图:罗雅斯收徒仪式

见证嘉宾包括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理事长吴华轩、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会长耿永泉和泉州市闽南讲古传习所苏晓娜。徒弟们行拜师礼,罗雅斯回赠“讲古传薪”帖并勉励他们:“以声传情,以文载道,让家乡故事说得更远。”

图:聘任仪式

与此同时,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聘任杨江东老师为“闽南文化传承顾问”,以师徒相承的方式,构建起泉州非遗传承的“学术+实践”双通道。

三、以组织为桥:让闽南语焕发传播新力

当天,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正式宣布成立“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闽南语传播艺术专业委员会”,聘任杨江东、蒋东煌为顾问,罗雅斯担任主任。这标志着泉州闽南语传播进入系统化、专业化的新阶段。

图: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闽南语传播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

“讲古,不止是娱乐,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罗雅斯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语言艺术、舞台表演与高校传播的结合,让“闽南语”不仅是乡音,更成为新时代泉州青年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

图:聘任仪式

专委会成立后,将围绕“语言美育、文化传播、青年表达力提升”等方向开展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年用闽南语讲述中国故事、海丝故事、泉州故事。

四、以创新为魂:让非遗“讲出青春感”

在传承中创新,是罗雅斯始终坚持的方向。作为泉州青年文旅推荐官,她以短视频、舞台剧、双人讲古、脱口秀等多元形式,让古老的“讲古”焕发新活力。

图:现场讲古

在当晚活动上,她现场演绎讲古《圆仙梦》,以闽南生活智慧为题,妙语连珠、诙谐生动,赢得全场掌声。 “非遗要与时代同行,才能真正‘火’在当下。”她笑着说。她主导的“非遗+教育+青年+文明实践”融合模式,也正成为泉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张新名片。

五、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青春点亮传统

从“闽南讲古进校园”到“文明游览·守护世遗”,从公益主持到青年志愿服务,罗雅斯多年的坚持,将非遗文化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作为福建省爱心帮扶公益协会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她坚持让文化传承与公益并行,用语言传递温度,用行动播撒爱心。

图:“闽南讲古”知识分享

“非遗不是舞台上的节目,而是生活里的力量。”在她看来,文化传承的根本,是让更多人因为热爱而参与、因行动而自豪。

从民间到校园,从课堂到网络,从师徒传承到青年共创——罗雅斯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情怀。她用青春的能量,让“讲古”的声音更具温度;她用女性的柔韧,让传统文化更具光彩。“让讲古成为青年讲自己故事的方式,让泉州的声音,被世界听见。”罗雅斯的这句话,已成为泉州非遗传承的新注脚。

图:“闽南讲古”知识分享

在时代的回响中,这位青年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让“古音新韵”,传薪不息。

通讯员:崔宸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