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小湘镇。沿着脉源村新硬化的村道漫步,140余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300余株新植的桂花与黄花风铃木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文化广场上,早起的老人们正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几个孩子背着书包欢快地从身边跑过。“现在村里晚上亮堂堂的,白天到处干干净净、绿树成荫,住在村里比城里还舒服!”村民刘大姐笑着竖起大拇指。
这样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图景,正是广东肇庆高要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倾力助推“百千万工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他们围绕“产业赋能、生态改善、民生服务”三大方向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地方振兴注入“烟草力量”。
产业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高要区局(分公司)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重点扶持香云纱非遗产业和咖啡种植两大特色项目,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香云纱产业发展方面,该局积极搭建技艺传承与创新平台,联系资深工艺美术师开展专业指导,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参展、搭建电商渠道、开展直播带货等多元化推广方式,有效拓展了产品销售市场,使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帮助从事香云纱制作的农户实现了稳定增收。
咖啡种植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转型的亮点。驻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普及咖啡种植知识,组织村民到当地成功种植基地爱丽丝咖啡庄园观摩交流,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随着“基地+农户”模式的推广,咖啡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以前种传统作物收益有限,现在改种咖啡,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种植户李大哥欣慰地说。
令人欣喜的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90后”大学生陈少明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咖啡工作室,“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觉得回来发展更有前景。”如今,香云纱的织造声与咖啡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个小镇最动人的交响曲。
生态宜居,绘就乡村新画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高要区局(分公司)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点亮乡村夜归路,是他们办的第一件实事。过去,三稔村和脉源村村民夜间出行只能靠手电筒照明,“深一脚浅一脚”是常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们积极协调专项捐赠资金,实施“亮化工程”,新装节能环保太阳能路灯140余盏,覆盖全村主干道及28个村民小组,惠及3900余名村民。
村民蔡新强激动地说:“现在我晚上从镇上打工回来,再也不用怕摔倒了,有时候还能和邻居在路灯下聊聊天。”
除了亮化工程,该局还将绿化美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党员志愿者与村民共同开展植树活动8次,在道路两旁、村庄周边种植桂花、黄花风铃木等苗木300余株。每次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都带头挥锹培土、提水浇灌,用实干精神感染带动村民。
此外,他们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理村道巷道旁的杂草杂物、房前屋后的堆积垃圾,疏通河道沟渠。看到志愿者清理自家门口的垃圾,村民陈阿姨主动拿出扫帚加入,还发动家人整理庭院,她说:“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服,理应为村里出点力。”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庭院美化和村庄绿化中来,以往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改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为本,传递温情正能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高要区局(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微心愿”认领活动是该局的一项特色帮扶项目。通过细致摸排,该局收集到困难家庭子女的微心愿68个,并动员全体职工进行认领。同时,创新开展“爱心父母”结对帮扶,20名干部职工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定期开展学业辅导和心理关怀。
“谢谢叔叔阿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收到新书包的小女孩婷婷开心地说。这个看似简单的心愿实现,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快乐,更在她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除了关爱儿童,该局还建立了常态化走访机制。每季度组织干部职工走访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为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助学补助。近两年,累计走访群众40余户次,发放慰问品及助学金总价值超过6万元。
夜幕降临,盏盏路灯如明珠般点亮山村的夜晚;晨光再现,片片绿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从点亮一盏灯,到扶强一个产业,再到温暖一个家庭,高要烟草人用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们的实践表明,只要心系群众、精准施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