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桂西南的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是连接边境地区靖西市与右江河谷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一区位特点,在为当地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烟草市场监管带来了独特挑战——跨区域流通频繁、违法线索隐蔽深藏。面对这一难题,德保县烟草专卖局创新提出“三圈联动”工作法,通过“点”上精准发力、“线”上紧密协作、“面”上全面覆盖,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烟草打假打私防线。
图为该局联合执法检查查获的“9.27”案件走私卷烟(黄瑞苹摄)
精准布控,筑牢关键“点”
在烟草专卖打假打私工作中,首先要找准发力点,这些关键点,就是物流运输环节的监管。
“我们改变了以往‘撒网式’的监管模式,转而实施‘二线拦截’机制。”该局分管副局长介绍,我们紧盯物流寄递、道路交通等关键节点,细化重要交通的拦截措施,充实专卖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强化联合执法,优化执法流程,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这一转变带来的成效是:查获运输环节涉烟案件17起,查扣烟叶87.78吨,涉案金额达3547453.2元,成功切断了一条制假原辅材料向边境区域流通链条,有效遏制了涉烟违法活动的蔓延。
点上突破的意义不仅在于个案查处,更在于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毗邻靖西市武平镇的德保县燕峒乡巴龙村民许有敬表示:“现在县烟草局经常到巴龙道路检查点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很少见非法运输烟叶车辆往这边来了。”
图为该局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现场(黄斯曼摄)
紧密协作,畅通联管“线”
独特区位决定了打假打私不能“单打独斗”,为此,德保县局将目光投向县域之外,着力打通跨区域协作的“线”。
“我们主动与靖西、那坡等毗邻县市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线索互转、联合执法。”德保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这种协作不是简单的信息通报,而是形成了常态化的联管联动。今年9月,德保县局接到毗邻单位线索,称有一批非法卷烟可能经德保转运,专卖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协作机制,在与相关单位共享信息的基础上,组织联合执法队伍进行布控,最终在边境要道旁边的厂房内查获走私卷烟39.998万支,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
这条跨区域协作的“线”,不仅打破了地域监管壁垒,更将单一的监管力量整合成强大的联防网络。截至目前,通过跨区域协作破获的案件已占到案件总量的33.3%,协作机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民参与,拓宽共治“面”
打假打私的最终成效,体现在治理面的拓宽和巩固上。德保县烟草专卖局深谙此道,积极推动监管从“单向发力”向“多元共治”转变。
线上,该局依托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平台,精准推送举报奖励政策;线下,通过宣传单、海报等形式,让举报渠道和奖励标准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这些举措看似简单,却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
“现在看到来推销假烟的烟贩,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反映。”辖区零售户卢英翠说:“大家都知道举报渠道,也清楚奖励政策,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这种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正在德保县形成一张无形的监督网。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通过群众举报获得的有效线索同比增长25%,基于这些线索查办的案件占总案件数的45.1%。群众力量的融入,让打假打私防线更加牢固。
图为该局向辖区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现场(农婧摄)
“三圈”联动见实效
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专卖管理独特的“三圈联动”工作体系,向外“扩圈”打破地域限制,全域“融圈”凝聚社会力量,向内“破圈”提升监管效能——这三个“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了打假打私的强大合力。
据数据显示,这一工作法实施以来,全县已查办涉烟案件51起,其中5万元以上大要案12起,查获涉案卷烟112.161万支、烟叶102.78吨,刑拘2人。这些数字背后,是市场监管效能的显著提升,更是烟草市场秩序的切实维护。
德保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赵振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三圈联动”工作思路,不断完善跨域协作、全民共治、精准防控举措,以“圈”的聚合之力持续提升打假打私的精准度与震慑力,为守护交通要道烟草市场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天业/文 黄斯曼 黄瑞萍 农婧/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