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桥 化纷为和——静宁公安调解的温度与力量

以心为桥 化纷为和——静宁公安调解的温度与力量

来源:鲁网 2025-11-20 12: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矛盾纠纷是社会运行中的“毛细血管堵塞”,小则影响邻里和睦,大则危及社会安定。静宁公安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民心为向、以法治为基、以实干为要,用真心搭建沟通桥梁,用温情化解邻里隔阂,用力量守护辖区安宁,将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和谐之花绽放在基层每一个角落。

预防为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民警辅警化身“社区探头”,深入街头巷尾、企业园区、校园村落,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针对农村宅基地争议、苹果产销纠纷、家庭婚恋矛盾等高频问题,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实现精准排查、分类处置。今年苹果采摘季,仁大镇两名果农因收购商争抢货源发生争执,民警辅警在走访中及时发现,联合果农协会现场协调收购顺序和价格标准,半小时便化解纠纷,让果农安心采收。正是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动作为,让许多矛盾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妥善处置。

情理交融,让调解充满温度。调解的核心是解“心结”,静宁公安民警辅警始终坚持“法理情”三位一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释法,用接地气的方式说理。界石铺镇两邻居因院墙边界问题积怨多年,多次争执甚至肢体冲突,辖区民警辅警牵头组织调解,先带卷尺实地丈量定边界,再搬出相关规定讲法理,最后邀请村长用“远亲不如近邻”的乡规民约拉家常,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还共同修整了院墙。在处置城川镇家庭矛盾时,民警辅警面对情绪崩溃的当事人,递上一杯热茶耐心倾听,从子女抚养、家庭责任等角度耐心疏导,用共情化解对立情绪,让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这些看似平凡的调解,彰显着公安民警辅警的责任与担当,让法治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多元联动,聚合力破解难题。矛盾化解不是“一调了之”,而是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静宁公安牵头搭建“警调联动”平台,联合司法、民政、人社、律师事务所等力量,构建起“公安主导、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调解体系。针对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联动人社部门和法律援助律师,既向企业负责人宣讲法律责任,又为工人提供维权指导;对易反复的纠纷,建立“调解+回访”机制,跟踪巩固调解效果,让矛盾化解更高效、更便捷,形成“小事不出村落、大事不出辖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治理局面。

从邻里口角到劳资纠纷,从家庭矛盾到产业争议,静宁公安民警辅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用实干赢得民心。他们以心为桥,让隔阂消融于沟通之中;以和为贵,让和谐根植于基层土壤。这股扎根陇东大地的调解力量,既是平安静宁的守护者,也是警民鱼水情的践行者,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和谐稳定的坚实根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