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能停进车,驾乘人员却无法正常开门——这样的“缩水”车位让业主糟心不已。近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预售车位买卖合同纠纷案,认定开发商交付的车位不符合行业设计规范,导致买受人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判决解除车位买卖合同,开发商退还车位款。二审法院驳回开发商上诉,维持原判。
据悉,2021年1月,卢某在某小区购置商品房时,与开发商一并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认购一个地下预售车位。合同仅约定车位质量符合工程质量规范、标准及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未明确具体尺寸标准。2024年8月交房后,卢某发现车辆虽能顺利停入该垂直式车位,但车位左右后三面均靠实体墙,驾驶员及多数乘客因空间狭窄无法正常开门,仅右后座乘客可通过墙体缺口上下车。多次与开发商协商解除车位合同无果后,卢某于2024年10月诉至新罗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案涉合同合法有效。因合同未明确车位具体标准,且无相关国家强制或推荐标准,依据相关规定,应按照行业标准履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施行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明确,小型车与墙横向最小净距为0.60米,按小型车总宽1.80米计算,两侧临墙的标准车位最小净距应为3米。经办法官现场测量确认,案涉车位两侧墙体实际间距仅2.52米,比规范要求短少0.48米,不符合设计规范,且“缩水”严重,导致卢某无法正常使用,合同目的落空。
最后,新罗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解除双方就车位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卢某向开发商退还车位,开发商向卢某退还车位款。开发商不服提起上诉,2025年5月,二审法院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新罗法院 廖小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