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奔腾不息,白鹤滩水电站巍然矗立。一座大坝,改变了山河旧貌,也重塑了沿岸百姓的生活轨迹。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最东端的溜姑乡,一片曾经以传统农耕为生的土地,因高峡平湖的涌现,蜕变为三面环水的江心半岛。这里曾是出川入滇“咽喉”,如今正凭借“阳光滨湖”的生态底色与“后扶产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机遇,焕发出崭新活力。
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金彩民宿店主李崇美用坚韧与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成为当地“烟旅融合”促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的生动缩影。
2021年,因水电站建设,李崇美曾经的家园与店铺沉入江底。面对故土没入碧波,她没有沉湎于过往,而是选择拥抱新生。随着移民安置的推进,她迁至溜姑半岛,在这片被湖水唤醒的土地上,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凭借对当地未来发展的敏锐洞察,她创办了金彩民宿,寓意金色与精彩的新生活
2022年初,她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在民宿内增设卷烟零售业务。从此,金彩民宿成为集住宿、特产销售、卷烟经营于一体的多元实体,也成了李崇美与命运抗争的起点。
初见李崇美,她身着黑白职业装,长发高高盘起,谈吐流畅,动作利落,给人以干练印象。然而这份从容背后,是生活赋予的重担。2022年5月,丈夫不幸病逝,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她肩上。三个孩子,一个刚步入社会,一个正值高考,一个尚在读初中,还要赡养九旬婆婆。教育、生活、未来的压力如山般沉重。
但李崇美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将全部精力投入经营。民宿卫生亲自打扫,对每位客人提供最周到的服务。除了主营业务,她还售卖特产、自制豆瓣酱,兼营水泥建材。“为了孩子们,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朴素的信念,成为她最强大的动力。
“爸爸刚走的那段日子,我妈几乎没合过眼。”大女儿柏菊回忆道,她于2022年参加工作,是家中最早挑起担子的孩子,如今,柏菊已成为母亲最坚实的后盾,李崇美提到大女儿,也很欣慰:“她是老大,做得最多,也最懂事。看到她现在能独当一面,我心里的大石头又轻了一点。”
在半岛众多民宿中,“金彩”生意格外红火。熟客们道出取胜秘诀:“干净,舒服,老板人实在!”“床单被套都是亲手洗晒,客人住着放心。”李崇美的高品质服务赢得游客青睐,也让住宿的旅客体味到了家的温暖。
良好住宿体验带动了其他消费。住店客人会购买卷烟,顺带捎上特产和自制豆瓣酱。卷烟零售已不再是简单买卖,而是嵌入旅游服务链条的重要一环,与住宿、餐饮形成良好互补,真正实现“烟旅融合”的乘数效应。
“来钓鱼、旅游的客人晚上喜欢抽烟聊天,我这里货真价实,他们买得放心。”李崇美盘算着,笑得满足,卷烟经营带来的稳定收入,有效支撑着家庭开支和孩子们学业。
李崇美的“金彩”人生,与这片文旅热土的发展紧密相连。溜姑乡依托金沙江及滨湖风光,打造出“金江垂钓第一村”,成片的枇杷园也成了生态观光点;野牛坪大堰纪念碑与红军长征渡江遗址,则通过精品路线串联起来,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活教材。
昔日红军渡江的惊心动魄,已沉淀在江水的不息奔流中;野牛坪大堰所承载的“自力更生”精神,也深深融入当地人民的血脉。李崇美,正是这种精神在当下的践行者——她面对困境的坚韧、捕捉机遇的胆识、诚信为本的理念,无不闪烁着“迎难而上”的夺目光彩。
夜幕降临,溜姑半岛华灯初上,金彩民宿的灯火温暖明亮。李崇美依旧忙碌着,打扫客房,整理货架,仔细核算当日收入。她相信,随着半岛旅游日益兴旺,她的日子也会如民宿名字一般,越发“金彩”纷呈。
在她的身后,是无数个在重大工程建设后、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凭借自身努力和政府扶持在新家园扎根结果的平凡面孔,他们共同绘就了大凉山这片热土上生机勃勃的新画卷。(文:普欢 汪敏 图:普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