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山脚下荞花香​——四川省喜德烟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烟农增收致富纪实

冕山脚下荞花香​——四川省喜德烟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烟农增收致富纪实

来源:鲁网 2025-11-20 12: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往年这时候土地基本是荒起的,现在不仅能多收一季荞麦,还能吸引游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11月15日,的日阿沙蹲在田埂上,惬意地轻抚着嫩绿茁壮的荞麦,“烟叶铺就致富路,荞麦搭起文旅台,好日子就像轮作的庄稼,一茬更比一茬旺!”

时值初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1500亩荞麦花竞相绽放,苦荞雪白,甜荞粉红,绚烂花海中微风拂过,袭人花香裹挟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种了15年烤烟的“老把式”,冕山镇洛发村村民的日阿沙如今成了喜德烟区推进“烟+荞+文旅”融合发展的忠实粉丝。

冕山镇地处安宁河流域,烤烟一直是当地彝族群众的“金叶产业”,也是为数不多的致富产业,但烟叶采收后长达四个月的土地闲置问题,始终制约着土地效益提升。

2025年,喜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扣县委“建设安宁河流域最具彝族特色文旅县城”部署 ,以冕山镇为试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推出“烟叶+秋荞+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冬闲田”变身“景观田”“增收田”。

为打消烟农顾虑,喜德县局(分公司)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镇政府组建专班推出“三维赋能”服务:政策赋能上,结合粮烟融合政策,对种植荞麦的烟农给予扶持补贴,同时配套发放光叶紫花苕种子改良土壤;技术赋能上,建立“烟技员+农艺师”结对机制,将烟叶种植的精细化理念转化为种荞技术,每周开展田间培训和种植管理现场指导;市场赋能上,对接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落实订单种植,同步搭建电商平台矩阵。

政策技术等支持加上深入宣讲,烟农们动心了。

今年烟叶采收结束,在烟站技术员指导下,烟农们纷纷翻耕烟田并增施肥料,搭配种下甜荞、苦荞,以荞造景。

淡红、雪白、粉红、浅绿的荞麦花在10月底开始异彩纷呈,烟农摆起了座座蜂箱,婚纱摄影师立起了三脚架,短视频招来了摄影团队……

短短10天时间,冕山镇首届“金叶荞海”民俗文化节彝族歌舞、荞花仙子、荞海采风等活动吸引了喜德周边游客500多人,农特产品销售与餐饮接待等收入超10万元。持续1个月的花期,预计将为当地村民带来30万元的旅游收入。

“‘烟叶+秋荞+文旅’是冕山镇的初步探索实践,也是一个突破。结合喜德‘一轴两翼多线’文旅布局,我们联合文旅部门准备明年打造‘金叶飘香—荞海寻趣—彝家做客’特色线路,建设烟叶烘烤研学点和星空露营地。”冕山镇镇长吉伍里布介绍,推动农文旅融合纵深发展,冕山镇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

烟荞融合的多重效益正在显现。坚持烟荞轮作的洛发村烟农阿苏有打表示,每亩荞麦增收至少600元;烟荞轮作让土壤更肥沃,病虫害大幅减少,烟叶长势更好,烤后烟叶质量更高。

初冬的阳光下,群山如黛,白云触手可及。的日阿沙在给荞麦浇水进行精准精细管理,阿苏有打忙着拍摄为制作短视频取景取材,冕山镇的大片青绿烟田中更显得五彩斑斓和生机勃勃。(文:刘加勇 郭群召  图:刘加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