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于近日落幕,其中最火热与吸引参展者目光的的莫过于机器人展馆,超过300家代表性企业集中展示了其在年度内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不同于往年展会上的看“热闹”,今年高交会厂商无疑将目光聚焦于具体场景的“落地”,但从技术走向应用,目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智能大脑”能力不足,无法支撑机器人实现过于复杂的操作;二是场景的缺乏,当前的灵巧手,乃至于具身智能灵巧手似乎只存在于展台之上,少有真正的应用场景。
那么,在当前展示的场景方案中,有多少已经成熟并具备实用价值?距离走上产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
在过去五年内,具身智能的展示更多的是偏向于特技技能如宇树科技机器狗AlienGo的后空翻、机器人擂台赛等,凭借着独树一帜的表演,迅速成为展会热点,引发了大量社交媒体讨论,但从现在来看,人们对于具身智能的关注趋向于理性,更看重在具体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这一变化,在今年的高交会上也有所体现,各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厂商开始不再单纯的展示产品,而是将产品与场景所结合,针对性的展示产品的具体应用场景。例如中科灵犀在本次高交会上就展示了灵巧手在电力安全运维上的应用。
“只有能够落地应用的技术,才是市场所期待的技术。”中科灵犀市场部负责人在沟通中表示,中科灵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尖端技术储备,又有上市企业江苏雷利的产业链加持,实现具身智能“机械+硬件+算法”全自主研发的同时又拥有批量生产的能力,因此在成立之初,就将目光聚焦于具体场景应用之中。
“这也是公司为什么没有选择更具话题性的双足型机器人,而是选择了轮式人形机器人领域。”中科灵犀市场部负责人解释道:“在现有工厂、仓库等结构化环境中,轮式人形机器人在训练难度、成本、续航时间、稳定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双足人形,LSRobot-001本体拥有15个自由度,且单臂负载在15KG左右,再加上四轮八驱的移动方案所赋予的500mm转弯半径、5°爬坡能力以及35mm越障能力,无论是重物搬运,还是产线上的精细化操作,都能够很好适应。”
而从中科灵犀展会现场所展示的场景来看,现解决方案已经在多个工业领域落地应用,其中包括且不限于工业制造业装配、表面质量检测、危险化工品取样、安全运维等方面,而且中科灵犀所提供的并非单一的产品,而是针对场景进行解构,以提供一个最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如危险化工品取样场景中,中科灵犀并没有机械式的选择轮式人形机器人,而是将轮式巡检机器人与灵巧手相结合,通过视觉精准识别,结合中科灵犀自研的灵犀智能算法,实现精准抓取,完成“洞察-决策-行动”的完整闭环。而这样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实际的问题,也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毕竟相比较于轮式人形机器人而言,轮式巡检机器人的造价更为便宜。
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落地,中科灵犀以全自研技术体系,结合应用场景的解析,让具身智能机器人不再成为展会上的“展品”,而是确切的走进产线之中,成为工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