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在第十九届“挑战杯”荣获一等奖

突破!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在第十九届“挑战杯”荣获一等奖

来源:鲁网 2025-11-19 12: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

本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也是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竞赛搭建了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

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本科学员团队凭借作品《战场级全地形侦察先锋——基于多模态SLAM与自适应平衡的轮腿式机器人》,取得主体赛全国一等奖。

紧扣战略需求,攻关技术瓶颈

项目团队成员有:刘喆、薛源、刘学玉、黄盛彪、林克杰、黄睿、羌昊、朱禹坤;指导老师:肖玮、杨辉跃、武小琴。

项目主要聚焦“智能无人系统作战”战略需求,着力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侦察巡逻应用场景,克服了自平衡稳定控制、复杂环境自主感知与导航、威胁目标高效识别三大技术瓶颈,为战场侦察、应急救援等提供技术支撑和装备原型。是一款集成于轮式行进高速性与腿式结构高通过性的复合移动机器人。

师生同心协力,团队协作攀高峰

备赛期间,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扎根实验室,查阅文献、反复实验,克服技术难题。教员从深夜技术指导到协调赛事细节,以专业知识和耐心态度助力团队突破瓶颈。

队干部、机关领导从协调资源到现场慰问,大学成为了团队最坚实的后盾。

比赛期间,队员们利用碎片时间反复演练答辩逻辑,在展板设计上分工协作,追求最佳的视觉效果。这段时光不仅是学术创新的试炼场,更是团队战斗力的试金石。

矢志科技强军,赋能战场显担当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团队成员日夜兼程的坚守,更是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体现。”指导教员肖玮感慨道,据了解,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始终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信科技创新能力就是战斗力,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一批批勇于创新的优秀学子,在各类学术科技赛事中屡创佳绩。

“作为军校学员,我们既是强军征程上的追梦人,也是国防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该项目负责人刘喆表示,“此次获奖是激励更是责任,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科研领域,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伟业,用青春智慧和过硬本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战场级全地形侦察先锋”的成功,是大学创新教育的生动实践,也是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员创新培养的必然结果。下一步,大学将继续加大在学科竞赛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新平台,引领下学员们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积极投身科技强军事业,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