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传情 市场监管绘就巴楚棉“画”

丹青传情 市场监管绘就巴楚棉“画”

来源:鲁网 2025-11-18 16: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巴楚实验室检测现场。(王玮 摄)

恒温20℃±2℃、恒湿65%±3%的实验室里,设备指示灯规律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棉絮清香,与棉花大容量快速测试仪的工作嗡鸣声交织相融。

身着白衣白帽、宛如“质量医生”的检验员,双手稳稳托起一份125克的棉样,小心翼翼送入检测通道。操作台面上,棉样整齐排列在样品框中,每一份都贴着专属条码,与仓库内的棉包一一对应。

在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巴楚实验室(以下简称“巴楚实验室”),每一批棉花样本都要经历一场严谨细致的“生命体检”,方能带着权威数据走向产业链的下一站。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巴楚县拥有149.7万亩棉田,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三城七园一中心”核心园区。2024年,该县获评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是喀什首个获批的特色产业集群,也是喀什地区唯一实现棉花“吃干榨净”、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深度发展的县市。

而通过强力监管护航棉花产业,巴楚县市场监管部门以一支支精准的“画笔”,勾勒出该县棉花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鲜明模样。

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巴楚实验室检测现场。(王玮 摄)

技术“工笔”描绘棉花纤毫

从待检区运来的棉样,在巴楚实验室首先完成细致取样,随后被依次放入恒温恒湿平衡间,整齐排列在特制样盒中。工作人员介绍,棉样需在20℃±2℃、湿度65%±3%的环境下平衡24小时,待回潮率稳定在6.5%至8.8%的检测标准范围内,方可进入下一步检测。

这个被称为“棉花感官区”的空间,是棉花进入精密检测前的最后一道“把关口”。数值符合要求、“准备充分”的棉样,会被送入棉花大容量快速测试仪,接受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

事实上,与棉花相关的回潮率、含杂率检测,以及整车棉包的过磅称重,均在严格规范下开展。据介绍,棉花大容量快速测试仪每2小时需进行1次校准检查,数据直接上传至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服务器;检验间的温湿探头每3分钟读取一次数据,同样实时上传至该服务器,仅当服务器判定设备数据稳定准确后,方可正常测试棉样。

“我们的工作就像在显微镜下跳芭蕾。”巴楚纤检所党支部书记李向军说,检验报告的所有数据最终都会实时上传至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服务器,轧花企业、纺织企业可登录该平台,查询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批棉花的检测结果。

“这份检验报告是交易双方结价的重要依据,如今80%以上的交易双方都以我们的报告为准。”李向军补充道。

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巴楚实验室检测现场。(王玮 摄)

服务“渲染”全链条品质

依托巴楚县域及喀什地区纤维检测机构,巴楚实验室配备HVI(高容量纤维检测仪)等专业设备,提供第三方公证检验服务,可对每批次棉样开展6项指标检测,核心覆盖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等关键指标,大幅提升了巴楚县棉花质量检测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技术支撑不止于实验室内部。为从加工环节守住品质底线,巴楚县市场监管局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鼓励配备多功能籽棉衣分试轧机,提升“一试五定”的衣分检验能力。截至2025年公示的29家加工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高效率衣分检测。

如今的巴楚棉,长度级29mm及以上的优质棉占比从2023年的48.99%跃升至2025年的95%,断裂比强度等关键指标也大幅提升,用过硬技术实力筑牢了“巴楚棉”的优质口碑。

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巴楚县市场监管局还组建帮扶小组,对35家加工企业实行“一企一档”管理,上门指导企业优化加工工艺流程,解决设备老化、检验误差等技术难题。

“我们更像是企业的‘质量医生’。”巴楚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鹏介绍,“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该局联合农业农村、纤检等部门,每年针对加工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从HVI设备的操作校准,到异纤挑拣技术、分等级堆存规范,把标准知识送到企业车间,让工人懂标准、会操作,推动生产环节全面规范化。

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巴楚实验室检测现场。(王玮 摄)

监管“泼墨”绘就产业新篇

依托得天独厚的棉花产业资源禀赋,巴楚县围绕棉花全产业链发展,已形成从选种育种、规模化种植、籽棉加工、纺纱织布、服装加工,到交易储运、印染的完整产业链条,持续提升棉花生产综合效益与产业发展竞争力。

每年棉花收购加工季,“监管护棉”专项行动都会准时启动。执法人员对全县加工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仔细核查加工基本技术条件、检验仪器准确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整性,以及棉包是否按等级分类堆垛等情况。

截至2025年,此类检查已累计开展16次,发现的9条质量管控问题均已督促整改到位。对于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及流通“超水棉”“超杂棉”等行为,执法部门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棉农最关心的“公平秤”也被牢牢守住。市场监管部门专项检查企业收购用计量器具,2025年累计校准地磅、水分测定仪等设备156台(套),严厉防范“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损害棉农利益的行为。

从实验室里的精准检测,到田间地头的贴心守护,再到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巴楚县市场监管部门以“多面手”姿态,为当地棉花全产业链保驾护航。如今的巴楚棉,不仅白棉占比连续三年攀升至99%,轧工质量P2及以上等级始终保持近100%的高水准,为国家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巴楚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