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突然报警,生产线一旦停下,每一分钟都是损失。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心里难免发慌。但经过这场‘魔鬼训练’,我学会了像侦探一样,从蛛丝马迹中快速锁定故障根源。”在2025年度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专项培训现场,来自宣威复烤厂生产加工车间的青年员工叶来分享了他的培训感受。
近日,笔者作为一名培训学员,有幸走进烟机设备修理实训基地,近距离观察并记录了这场为期多日的封闭式培训。来自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下属10家复烤厂以及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的青年员工们,在这里完成了一次从理论到实战的全面淬炼。
不止于竞赛,更为了保障日常“零停机”
谈及投入大量精力组织此次培训的初衷,培训负责人赵留军一语中的:“行业正快速迈向智能化,但再先进的设备也难免出现故障。我们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设备停机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技能存在短板。这次培训,表面上看是为技能竞赛备战,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为生产线锻造一支随时能打硬仗的维修尖兵。”
培训开班动员会
理论与实操在火花中交融
理论课堂上,老师从不照本宣科。他们将枯燥的机械基础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熟悉的比喻,帮助学员迅速理解抽象的零件配合与传动原理。学员徐伟表示:“面对复杂的烟机设备图纸,老师带领我们一步步进行逻辑推演,如同侦探般解开每个环节的因果关联。”此外,培训还注重融合教学,将安全规范、沟通技巧等通用知识,与专业的修理工艺和基础力学原理融会贯通,为学员构建起一个鲜活、立体的知识体系,让理论真正成为实践的坚实基础。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在台上讲解SAMSON型气动薄膜阀的结构原理,听起来都懂。但只有亲手调整零位,用千分尺测量那零点几毫米的误差时,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精度’。”李汉尧一边擦拭工具一边感慨。
实操考试
实操现场气氛紧张如战场。学员们需在严格时限内完成“气动薄膜阀调零位”“减压阀压力调整”等一系列高精度操作。一旁,裁判手持评分表,目光如炬。“序次错误扣5分,部件损坏扣5分”——行业烟机设备修理竞赛的严苛标准,被原封不动地搬进了训练场。
学员拆装训练
故障排除:心理与技术的双重考验
故障排除环节更是对学员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的双重挑战。资深技师团队基于实际生产现场,总结出多个真实案例,如一部部待解的“侦探小说”,引导学员构建起“现象诊断→原因分析→部件检测→参数调整”的标准排查思维。
“现场模拟了‘油压低压头无法上升’、‘电机无法启动’等故障,学员们得像医生急诊一样,观察‘症状’(报警信息)、使用‘仪器’(万用表),迅速诊断并实施‘手术’。”杨立扬描述道,“最大的收获不是修好了哪台机器,而是形成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牢固的安全意识。”
“手把手”教学:赛场上的技能传承
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是打破了传统“你听我讲”的单向教学模式。“专家‘手把手’教学太管用了!”年轻员工李苏阳感慨道,“我在松顶杆的定位螺栓时容易撞件,老师傅直接过来示范,指出我用力不均的问题。这种细节,自己摸索百遍也不如师傅亲自带一遍。”专家指导团队还根据多年排故经验,系统梳理了烟机设备气、液、电三大板块的故障诊断思路,形成清晰指引。“即便是我这样的新手,也能按图索骥,逐步排查,准确找到故障点。”
本次培训成为学员职业成长的“加速器”。学员刘启超坦言:“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新的职业窗口,技能提升了,发展道路也更宽广了。”对企业而言,这是保障生产稳定的“压舱石”。预计通过此次培训,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生产损失,直接提升设备综合效率(OEE)。对行业来说,这更是一次成功的“技能传承”。通过标准化培训和激烈竞赛,宝贵的维修经验得以系统化地传递给年轻一代,为行业智能化升级筑牢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