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河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厚植师生文化自信,将法治精神与非遗匠心深度融合,11月17日下午,“冀脉承匠心,法韵润非遗”非遗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多位河北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通过展示、体验、宣讲等多元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法治内涵的非遗盛宴。开幕式现场,开幕式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师生联袂表演的常山战鼓中拉开帷幕。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冯兆蕙致辞表示,当千年非遗与法治校园相遇,既是传统文化在青春沃土的生动传播,更是“冀脉承匠心,法韵润非遗”的深度融合。希望同学们能在笔墨丹青的韵味中感受传统美学,在匠心手作的肌理中体悟工匠精神,在民俗展演的氛围中传承文化根脉;更能从非遗文化中汲取智慧,理解“法”与“礼”的传统渊源,将文化自信与法治信仰深度结合,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法治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非遗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孙云霞致辞表示,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的“活态”文化基因库,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中华文脉的延续与民族精神的弘扬。非遗保护工作也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从重“量”的积累到重“质”的提升的深刻转变,推动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向“可持续发展”跃升,真正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跨越。希望未来,我们能在更多的高校看到更多跨学科的合作,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让古老的非遗因为你们的参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笛子唢呐乐器合奏、八极拳、剪纸服装秀展演等古韵新风燃动全场。
现场设置非遗市集美食与文创展示区、文创体验工坊等,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非遗美食区内,正定崩肝、热切丸子、烧麦热气腾腾,各种口味冰糖葫芦让人垂涎欲滴,晋州烤梨的乡土馈赠滋润了心房。展示区内,衡水内画的精致纹样、武强木版年画的鲜明色彩、中山国古老文化的文创演绎依次亮相,从炙热的烫画火刻到金属的冷锻工艺,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技艺,从内画的笔尖勾勒到掐丝珐琅彩的匠心雕琢,每一道工序都展现着河北非遗的独特魅力,让师生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精湛水准。
互动体验环节人气高涨。在传承人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尝试雕版印刷六子争头、葫芦烙画的铁笔勾勒、古老拓片的当代表达等简易工序,在动手实践中体悟非遗创作的耐心与专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么多非遗项目,匠人们的非遗作品每一步都有讲究,不仅学会了简单技法,更感受到老艺人坚守的匠心。”参与体验的学生兴奋地说。
本次活动特别融入法治元素,探索“非遗+校园+法治”创新传承路径,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三大人类非遗项目中国剪纸、中国书法、中国篆刻所创作的法治题材作品,剪纸“法制中国”“宪法”“守法”等主题剪纸作品,篆刻“诚信”“守法”等关键词印章,书法家现场书写法治主题作品,传统技艺为法治文化生动表达,法治文化为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非遗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孙云霞、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棋武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军锋分别以《非遗知识入门理解我们的文化家底与青年责任》《弈武承脉,动静润心》为主题进行非遗知识讲座。
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既是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法治+文化”融合育人的创新探索。通过活动,不仅让师生领略了河北非遗的深厚底蕴与匠心精神,更推动了非遗传承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法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搭建了良好平台。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耕文化育人与法治育人,让非遗之美浸润校园,让匠心精神与法治精神共同滋养师生成长。(刘占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