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白字戏《白罗衣·询陶》剧照 摄影:杨伟军
2025年11月10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南方片区)在江西抚州举办。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创排的《白罗衣・询陶》成功入选,成为全国30部入围作品之一。这是白字戏首次跻身该国家级重要戏曲展演平台,标志着这一保留古老高腔遗韵的活态样本获得业界高度认可,也让海陆丰特色戏曲文化即将在全国舞台绽放光彩。
剧情梗概:一曲惩恶扬善的正义赞歌
作为白字戏老丑与小生行当表演的代表性剧目,《白罗衣・询陶》的故事充满戏剧张力与正向价值。剧中,老仆人陶大秉持正义之心,勇敢揭露恶主豪霸徐能作恶多端、谋害苏知县的滔天罪行;继祖在听闻陶大诉说的真相后,毅然打破迷雾,秉持“不惧权势、为民执法”的信念,最终将恶行公之于众、惩恶扬善,以大无畏精神彰显了正义不可战胜的力量,既符合传统戏曲的叙事逻辑,也传递着当代社会依然推崇的道德准则。
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白字戏《白罗衣·询陶》剧照 摄影:杨伟军
经典复排:从地方佳作到全国精品的蜕变
《白罗衣》的艺术生命力,源于数十年间不断打磨与传承的坚持。该剧改编自传统剧《罗衫记》,1980年首次创排便奠定基础;2005年,经老艺术家叶本南、钟芝铭、徐再明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复排后,一举斩获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剧目三等奖、导演三等奖及个人表演二、三等奖,初露锋芒;2007年,该剧入选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成为地方文化名片;2024年,受邀参演“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南戏展演”,在南戏传承脉络中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4月,更受新加坡华族戏曲工作室邀请,在华族文化中心“潮剧之寻根溯源之旅”演出,将海陆丰戏曲文化推向海外。
2022年,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再次启动复排工作——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钟静洁牵头,聚焦剧本逻辑、表演细节、唱腔韵律、舞美呈现等关键环节逐一提质增效,最终打磨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的优化版本,为此次入选全国展演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地方戏曲“守正传承”的标杆之作,为近百家白字戏民营院团所传演。
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白字戏《白罗衣·询陶》剧照 摄影:杨伟军
艺术特色:高腔神韵与地域风情的独特融合
《白罗衣・询陶》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核心在于其不可复制的艺术特色。作为全剧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该选段不仅保留了白字戏的经典技艺——融入“耍翅”“水袖功”“搬椅子”等传统表演技巧,让舞台动作充满观赏性;更以白字戏标志性的“滚唱”唱腔、特色帮唱贯穿始终,那悲愤交织、如泣如诉的曲调,既精准传递出陶大的隐忍与呐喊、继祖的震撼与决心,又自带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能瞬间共情人物命运。
与昆曲《白罗衫》、梨园戏《罗衫记》等同源剧目相比,《白罗衣・询陶》凭借独特的海陆丰方言唱腔、接地气的地域化表演风格形成鲜明差异,既丰富了中国戏曲的多元生态,也为高腔艺术的流变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创作团队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在严格承袭传统表演精髓的同时,融入当代审美视角下的舞台设计与情感表达,让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主创阵容:名家领衔+青年接力的传承梯队
《白罗衣・询陶》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几代演员的匠心演绎,也展现了白字戏“薪火相传”的人才梯队建设成果。
陶大饰演者吴佩锦:作为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一级演员、“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吴佩锦从艺30余年,主演过《小民宋士杰》《徐九经升官记》《无意神医》等二十多部大型剧目,塑造了宋士杰、徐九经、张无意等众多经典形象,是当前白字戏丑行的“领军人物”。此次他以作为主演诠释陶大,将老仆人“外丑内正”的特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徐继祖饰演者邱辉萍:作为白字戏优秀青年演员,邱辉萍专攻小生行当,在前辈艺术家的悉心指导下,先后主演《崔君瑞休妻》《玉鸳鸯》《皇帝告状》等十几部剧目,塑造了郑金禧、钱文龙、康王等栩栩如生的小生形象。她娴熟掌握白字戏文生行当的表演程式,此次饰演的继祖,既展现出青年官员的正直果敢,也传递出年轻演员对传统角色的深刻理解。
吴佩锦在戏曲剧目复排与小剧种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发言 摄影:杨伟军
传承之路:小剧种的活态发展探索与未来计划
从地方小剧种到登上全国高腔展演舞台,白字戏的发展轨迹,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始终以“守住文化根脉”为核心,通过“精研剧本+打磨技艺”夯实传统基础,以“老带新”模式培养青年人才,借助“评奖+展演”扩大剧种影响力,最终实现了小剧种的“活态传承”。
针对未来发展,中心主任吴佩锦也提出了清晰的规划:一是夯实传承根基,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拓宽资金渠道,为剧种发展提供保障;二是推动创新活化,深入挖掘传统剧目的时代价值,尝试融合现代舞台技术与传播手段;三是拓展传播影响,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加强与其他剧种、文化机构的协作,让白字戏这一海陆丰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通讯员林涵)
演出谢幕 摄影:杨伟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