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毛绒等天然纤维的质量,直接关系千万农户与纺织企业利益。在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简称“中纤中心”)引领下,全国纤维质量监测机构以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破解传统检验痛点,构建数字化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传统纤维检验流程繁琐、人工依赖度高,且供应链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构建数字化体系,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而中纤中心正扛起这一转型重任。
“我们以数字化思维重塑监测体系。”中纤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行业技术标杆,该中心率先启动转型研究,联合地方机构梳理检验全流程,打造覆盖智能设计、排检等六大场景的应用体系,实现“一场景一策略”精准赋能。
在中纤中心研发的智能系统支撑下,数字化应用已落地见效——智能排检效率提升超40%,样品通过物联网追溯平台实现100%精准配送,检验数据自动归集上传至全国共享平台,准确率零误差,全方位智能监测网络已成型。
中纤中心牵头研发的智能设计与SFM系统是转型核心。该系统覆盖检验全周期,中央数据库整合生产、物流等全维度信息,在中心统筹下实现跨区域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壁垒。
目前,这些案例已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变革提升了检验效率与精度,更让质量监管贯穿全链条。中纤中心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融合,推动全国纤维监测体系向更智能高效迈进,守护“中国纤维”品质。(雷雷 陆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