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为期20天的“双11”网购高峰期铁路快件运输服务正式启动。每年的“双十一”,可谓是全民购物狂欢节,家电、美妆、服饰、手机等产品备受大众青睐。面对物流“大考”,铁路部门以准点、快捷、可靠的运输网络,让货物在轨道上飞驰,也让经济在流动中提速。
高铁+普速,跑出“双十一”新速度。物流畅通是消费狂欢的基础保障,铁路部门科学研判、提前布局,实现高铁与普速“双网联动”。全国铁路每日安排利用动车组富余空间运输快件的高铁列车超过1700列,设有快件预留车厢的动车组约50列,37列“全列快运”高铁确认列车通宵运行,昆明至成都间还首次开行整列高铁快运专列。与此同时,230余列配有行李车的普速旅客列车承担中短途任务,在北京、上海等地之间增开最高时速160公里的特快班列,有效保障了“双十一”期间的物流畅通。
冷链+定制,助力商品更快触达市场。在效率至上的电商时代,物流服务的精准性与专业性成为关键。铁路部门推出“高铁急送”服务,覆盖全国196个城市,为生鲜、药品、数码等品类开辟专属运输通道;“高铁专人送”服务则为高价值、高保密货物提供全程监护,确保安全送达。通过冷链技术与定制化服务的结合,铁路不仅提升了物流品质,更推动了商品从生产线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优化,为电商供应链注入了新的活力。
融合+创新,打造现代物流新格局。“八纵八横”高铁网成型,为物流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铁路部门推行“运仓配”一体化模式,打通从干线运输到末端配送的各个环节,实现与电商平台、仓储企业、快递公司的无缝衔接。通过改良时刻表实现“朝发夕至”,跨局协调机制压缩两端接驳时间,让商品流转更高效。一系列举措不仅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更激活了产业链条,乡村特产借铁路走出大山,电商企业依托稳定运力扩大规模,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的循环畅通提供了强劲的“铁”动力。
车轮飞驰,传递着消费的热情,承载着发展的活力。在铁路的强力赋能下,中国经济的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一个高效、畅通、充满韧性的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宋立炜、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