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也用“分类法”,“三色”管理铸就浙江云和基层调解硬实力

矛盾也用“分类法”,“三色”管理铸就浙江云和基层调解硬实力

来源:鲁网 2025-11-14 10: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涉及8次报警记录、多次调解未果且存在民转刑风险,就在近日,一起极为棘手的“红色”矛盾纠纷在浙江省云和县白龙山片区的“新木调解室”内成功化解,正式“转绿”。

以实际案例为“试验田”,由基层调解室独创的矛盾纠纷“三色”管理办法通过精准研判、全程跟踪、动态管理,让村(社)“和谐指数”再上新台阶。

“该矛盾源自辖区内两户居民的土地纠纷,因情况复杂,多次发生冲突,被标注为‘红色’事件,由街道的书记挂帅,统筹责任科室联合调解员通过土地丈量、查阅地籍档案、走访村内老人等方式明确权属,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白龙山街道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介绍。“红色”案件转为“绿色”并建档后,将有网格员专程跟进,定期回访巩固化解成效,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黄色”案件,由片区班子成员包案推进。

“三色”协同,不仅仅是区分颜色,更是为了精准配比队伍配置、化解重点、任务时限等解题“关键要素”。其中,“红色”案件侧重攻坚,需要在最短时间匹配经验丰富的矛盾调解队伍,避免矛盾持续升级;“黄色”案件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专家,也要多面手;“绿色”案件讲求持续跟进、巩固长效。

“三色”分类“对症下药”,不仅明确了各阶段重点任务、解决了调解队伍经验与案件解题难度不匹配的问题,更培育出了一支支适用于不同情境的专业矛盾调解力量。

在白龙山街道办事处,“新木调解室”的牌匾格外醒目。这个由金牌调解员吴新木领衔的工作室先后处置过劳动纠纷、山林归属、产权纠纷等多类矛盾,有时需要以柴刀开路攀山开展现场认定,有时为对接双方当事人连续三天驻守现场。

在近5年400多起成功调解案例中,既有标的额超百万元的经济纠纷,也有看似鸡毛蒜皮的邻里矛盾,98%的调解成功率让“有事找新木”成了地方居民的口头禅、心里话,验证了基层调解队伍干事能力的满满含金量。

类似的案例与队伍还有许多,自“三色”机制落地以来,白龙山片区矛盾纠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至10天左右,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近3倍,还有23起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通过精准预警被成功拦截,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截至2025年10月,白龙山片区信访量同比下降12.06%、警情下降14.18%、“民转刑”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制度的创新力量,正以实践为笔转为为民服务的初心温度,白龙山片区将以此为起点与契机,持续描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全力打造可复制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白龙山样本”。(钟晓菲 洪炳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