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打造专业合作社 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丹江口:打造专业合作社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鲁网 2025-11-13 12: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习家店镇雪茄烟叶分级车间,一股醇厚的烟草香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十名工人身着统一工装,在流水线前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的手指在宽大的烟叶间灵活地翻飞、挑选、分类,动作熟练而精准。这些工人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她们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妇女,她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图为合作社分级工进行雪茄烟叶分级

“真要感谢均州烟叶专业合作社!”正在工作的陈小瑞笑着说,“以前总想着外出打工,但舍不得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家里,简直像捧上了‘铁饭碗’。”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和烟站的支持下,目前已发展社员100余户。“我们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既是为了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也是为了满足烟站和烟农的用工需求。”合作社队长王飞介绍,“只要烟站和烟农有需要,我们就能迅速组织用工小组,提供及时的服务。”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丹江口已拥有四处发酵工厂,分级、发酵环节用工近100人。“我们的工人现在是‘四季不闲’。”王飞自豪地说,“从春天的播种希望,到秋天的收获加工,他们贯穿了雪茄烟叶生产的全过程。这种全链条、周期性的用工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劳动力‘半年忙、半年闲’的局面,实现了从临时性、季节性的短工,向稳定性、专业性的产业工人的根本性转变。”

“满足用工数量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确保用工质量,才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吴波表示,“合作社员工目前主要从事雪茄烟叶的发酵和分级工作。我们与烟站密切合作,在上岗前组织统一培训,制定考核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各项技术要求落实到位。”

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常态化的技能提升机制。“我们定期邀请市里的烟草专家、农艺师前来授课,组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更新社员的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实操技能。”吴波说,“只有让每一位社员都成为懂技术、善管理的行家里手,才能确保从我们手里出去的每一片烟叶,都符合高端雪茄原料的苛刻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实行队长负责制,对劳动质量和效率全程把关。通过系统培训,确保工人们掌握烟叶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要领。在完成分级工作后,这些工人正好衔接上烟田的施肥、培土、采收等农事活动,实现全年稳定就业。

图为合作社员工进行培土

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要为20余户种植户提供用工服务,在帮助烟农和烟站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

在合作社的推动下,当地就业机会持续增多,已帮助100多名劳动者实现长期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夕阳西下,下班铃声响起,工人们陆续走出车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预示着乡村振兴的灿烂明天。(康子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