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边事好商量”专题协商活动走进光明区,聚焦“13号线光明城地铁站周边绿化恢复提升改造”主题,组织政协委员、规划设计专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周边居民代表实地调研、共商对策,为打造兼具生态功能与人文特色的地铁口绿色空间凝聚共识。
作为光明科学城对外窗口与多轨交汇的核心交通枢纽,光明城站已汇聚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等交通干线,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及6号线支线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未来还将成为融合产业、生态、居住的“未来城市单元”。随着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提速,周边绿化恢复提升改造成为回应群众对优美环境需求的迫切民生工程,也成为本次协商活动的核心议题。
活动当天,调研组一行来到光明城地铁站,了解13号线光明城地铁站建设情况,以及地铁站周边绿化恢复提升改造情况,并就具体问题展开沟通协商。据了解,13号线二期(北延)光明城站位于茶林路(凤兴路-观光路段),处于光明城高铁站地下,为地下岛式车站,车站沿茶林路南北向跨路口布设,共有3个出入口。周边部分道路围墙、绿化老旧破损严重,造成周边居民交通出行不便,居民意见反馈集中。具体待提升改造绿化范围包括茶林路(凤兴路-观光路段)0.6公里,侨凯路,科林路、凤兴路,凤恩路、蓝源路/科泰路等。
市政协委员汪书福指出,调研过程中能看出高铁站的建设是以高标准建设要求来开展的,但在人性化考虑方面还有待提高。他建议,要多从乘客体验角度进行提升,如风雨连廊建设、车辆停放问题解决等。
市政协委员谢文浩表示,光明城作为光明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13号线开通在即,未来地铁光明城站人流量将持续加大,与之相应的是,市民群众对该站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在地铁周边划定区域作为电动车、单车等的临时停车点,方便乘车人士出行。此外,应加强车位的智能化管理,防止出现“僵尸车”现象等。
“我建议地铁周边的复绿要进行科学规划,很多问题是综合治理问题,不仅要复绿,还要通过综合规划来处理相应的交通安全及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二,我觉得复绿要讲实惠,就是多种树、少栽花。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有利于城市管理,也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市政协委员陈蔼贫在座谈会上提出两点建议。
据了解,地铁13号线绿化恢复提升工程设计方案灵感提取自高分子材料的正六边形元素符号,通过不同衍变应用并结合智慧互动设施,将科技融于景观。方案中,光明本土“麒麟舞”文化以艺术小品形式融入景观设计,凸显区域活力与文化底蕴。
据悉,“身边事好商量”活动搭建了民意沟通与专业决策的桥梁,光明城站的绿化改造不仅要满足生态修复需求,更要契合其“科创转化区+对外窗口”的定位,实现“交通枢纽+绿色空间+文化展示”的三重价值叠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