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蟹撬动百亿产业 塘口边的帮扶很实在

一只蟹撬动百亿产业 塘口边的帮扶很实在

来源:鲁网 2025-11-12 14: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天屿湖畔蒸笼掀开,蟹香四溢;汈汊湖边地笼起水,青壳白肚的河蟹挥钳欲挣;电商直播间里,“汉川河蟹”订单不断跳动……金秋时节,汉川第四届农民(河蟹)丰收节在全市展开。

(图为丰收节现场,图片由周静茹拍摄)

而在远离主会场的韩集乡大房新村,几名身穿红马甲的人正蹲在鱼塘边冲洗螃蟹。他们是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驻村工作队及“满川红”志愿服务队,这几天一有空就往村里跑。“塘口人手紧,搭把手的事。”一位队员说。

从湖区到全域 河蟹长成大产业

汉川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汉江、汉北河与全国最大的内陆封闭式湖泊——汈汊湖交织成网,水质清、水草丰,是河蟹生长的天然温床。

在本届丰收节期间公布的数据中,截至2025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已达32.74万亩,年产量4.43万吨。“全国每100只螃蟹中约有8只来自汉川”主持人介绍道。

(图为汉川河蟹)

在品牌建设方面,“汉川河蟹”多次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蟹”,2021年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录,2024年被纳入省级农业品牌目录;2025年公布的《“汉川河蟹”品牌价值报告》显示,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为265.83亿元。

“我们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全国河蟹产业标杆区。”汉川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节庆搭台 城乡共赴“丰收之约”

本届丰收节在天屿湖设主会场,同步联动多个乡镇。活动现场既有“蟹王争霸赛”“万人品蟹宴”,也有农产品展销、产业论坛和摄影展,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

(图为万人品蟹宴活动,图片由周静茹拍摄)

10家企业现场签约,总投资32.5亿元,涵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文旅融合。电商渠道同样火热,本地主播通过多个平台直播带货,节庆期间线上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以前靠批发商压价收,现在能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一位汈东镇蟹农说。

这场节庆,既是农民的节日,也是汉川向外界递出的一张产业名片。

帮扶不喊口号 干活就在塘口

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和韩集乡大房新村结对多年。村里修广场、搞培训、请水产专家讲课,他们一直没断过联系。今年河蟹采收季一到,听说塘口人手紧,“满川红”志愿服务队又主动联系驻村工作队,卷起裤腿就往村里赶。

大房新村不靠湖,但河蟹养殖早就开始了。前年村里整合低洼田建起生态塘,十几户村民跟着干,有的养了两三年,技术越来越熟。村民老孙就是其中之一,半亩塘今年出了六百多只蟹,个头匀称,膏黄也足。就是采收那几天,家里就他一个壮劳力,地笼拉不过来。

(图为志愿者协助捕捞螃蟹)

“满川红”志愿服务队的人来了,早上七点多到塘边,帮着起笼、冲泥、分拣,中午蹲在田埂上扒盒饭,下午接着打包发货。快递车是他们提前联系好的,直接开到村口,螃蟹装箱上车,冷链直发武汉。“以前得自己骑三轮驮到镇上等收购商,现在从塘口直接走,损耗少,价格也稳。”老孙说。

(图为志愿者展示捕捞上来的螃蟹)

城里也没闲着。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经理在走访卷烟零售户时,顺带介绍了大房新村的生态河蟹,“有客户问起本地特产,我们就提一嘴,说韩集这边的蟹是塘养的,品质不错。”一位客户经理说。有感兴趣的零售户,他们就帮忙把合作社的联系方式推过去,由双方自行对接。

群众广场硬化了,养殖技术课开了三四回,连水质检测仪都是他们协调配的。问起为啥老往这个不临湖的村子跑,一位带队的干部笑了笑:“农户有难处,搭把手的事。再说,看着他们蟹越养越好,我们也高兴。”

夕阳西下,大房新村的塘面泛着微光。老孙清点完当天发出的订单,把空筐整齐码放在塘埂上。不远处,志愿者们收拾工具准备返程。一辆贴着“汉川河蟹”字样的冷链车缓缓驶出村口,载着这个内陆村庄的新尝试,汇入全市百亿产业的大潮之中。

(报送:汉川市局;撰稿、图片:程鹏飞、王玉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