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雪域高原八载,陕西水电山南公司始终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以产业为基激活发展动能、以民生为要厚植民族情谊、以治理为纲保障群众权益,用实打实的援藏举措,书写了地企携手共赢的民生答卷。
产业援藏是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国企担当的直接体现。山南公司充分发挥陕投集团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深耕新能源产业,8年间先后建成浪卡子一期、二期牧光互补光储项目及保供储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元,形成12万千瓦光伏、6.7万千瓦时储能的规模化新能源装机规模。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聘用当地藏族群众参与施工,选用当地建材供应商,带动周边运输、劳务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项目+就业+产业”的联动效应。截至目前,已累计向西藏电网输送清洁电力超5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近5亿元,缴纳各类税费约700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藏族群众劳务增收800余万元,为西藏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针对西藏电网“丰水期电力盈余、枯水期供电紧张”的“弃光”困境,山南公司主动担当,积极协调陕藏两省区发改委,2018—2023年连续五年推动签订《陕藏两地青藏直流丰枯互济电能交易试点框架协议》,实现“丰水期藏电送陕、枯水期陕电入藏”的双向互动,协议期内,每年帮助西藏消纳清洁电力2亿千瓦时,仅浪卡子电站每年就能增发电量约3500万千瓦时,山南公司累计增收超亿元,成为全国跨省区能源互助、产业援藏与电力援藏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
规范治理是保障援藏长效的坚实基石,也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制度保障。山南公司坚持依法治企、合规经营,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融入企业管理各环节,修订完善涵盖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合同管理等领域的规章制度,明确将“尊重民族风俗、保障民族平等”的要求纳入制度体系——在招投标工作中,平等对待藏族企业与汉族企业,不设任何民族歧视性条款;在用工招聘中,确保少数民族求职者平等参与竞争,截至目前,已有3名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公开招聘入职公司。结合“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讲解、发放藏汉双语宣传手册等形式,向职工和当地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民生关怀是拉近陕藏距离的情感纽带,也是民族团结的鲜活实践。山南公司始终牢记“援藏不仅是经济支援,更是情感交融、心灵契合”的理念,常态化组织职工前往“世界屋脊”——普玛江塘乡及边防哨所开展志愿服务,义务检修牧民家庭与哨所的光伏供电系统,确保冬季用电稳定;入冬前向藏族群众送去过冬牧草、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解决生活难题;精心打造的“陕投幸福草场”,不仅成为牧民储存牧草的“保障库”,更成为地企交流的“聚集地”,大家常一起放牧、话家常,让情谊在日常相处中愈发浓厚。在海拔5000米的华鑫隆项目建设中,面对“无路可通、无车可进”的极端条件,山南公司与施工团队携手,依靠骡马队驮运建材上山,硬生生开辟出一条“光明路”,陕藏职工在与当地群众并肩奋斗中结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高原上的光明使者”。
实干笃行显担当,初心如磐映高原。陕西水电山南公司以实干实绩,在雪域高原铺就了一条产业兴旺、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援藏之路,用国企初心浇灌出幸福之花,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吴宁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