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夷陵:以“听、问、查、访”四把尺子衡量烟叶收购全过程

湖北夷陵:以“听、问、查、访”四把尺子衡量烟叶收购全过程

来源:鲁网 2025-11-12 14: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湖北夷陵上洋烟区迎来一年一度的烟叶收购季。为保障收购全程的公平与规范,夷陵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运用“听、问、查、访”四把尺子,精准衡量烟叶收购全过程,将廉洁防线前移至一线,护航“金叶”在阳光下归仓。

听民意,畅通渠道“零障碍”

黄花烟叶收购站入口处的公示栏前,烟农们正仔细阅读公示内容。“今年收购政策有什么变化?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这些群众关切的问题,都能在公示栏找到清晰解答。夷陵区局通过“三公示三公开”举措,将政策纪律、站务信息和收购标准上墙公示,并同步公开省局、市、区三级监督举报通道——不仅设置了传统意见箱,还利用“码上纠风”数字监督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监督网络。

图为廉政监督员正在查看公示栏

为真正“听”到民声,夷陵区局还聘请合作社人员及烟农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对烟站工作实施全过程“嵌入式”监督。收购期间,站点累计接受群众咨询40余人次,通过监督员现场答疑、即时反馈等机制,切实做到收购全程“零违规”“零投诉”。

问风险,警示在前“治未病”

“烟叶收购直接关系烟农切身利益。”在2025年度烟叶收购会议上,区局纪检组长严肃强调,“全体人员必须按标准、守原则、明底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决杜绝任何损害烟农利益的行为。”

夷陵区局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前”,将近期通报的侵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转化为“活教材”,通过开展案例宣讲与剖析,以案为鉴、以案示警,引导收购人员严守纪律,自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步制作“廉洁风险问诊清单”,要求各岗位、各环节对照清单“自问自答”,通过“问”责任、“问”制度、“问”底线,引导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守住底线,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查细节,全程追溯“无盲区”

在黄花烟叶收购站外墙上,张贴的“四个必须”格外醒目。夷陵区局以制度为准绳,扎紧“铁笼子”,进一步规范从预约收购到补贴兑现的全过程,从制度层面杜绝“人情烟”“关系烟”的滋生空间。

图为监察人员现场核查收购数据

监督之“查”贯穿收购过程,覆盖各个环节:财务审计部门现场核查资金兑付是否落实“一户一卡”;专卖内管部门突击检查不适用烟叶处理是否合规;纪检部门随机抽查收购数据是否真实准确。站点共安装19个高清摄像头,并将监控信号接入云端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云监控”与数据自动“云比对”。通过技术监督与人工核查相结合,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晰、每一次等级评定公正可溯。  

访实情,效果检验“到田头”

“老陈,今天交烟顺利吗?烟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怎么样?”监督员小周亲切地与前来交售烟叶的烟农交谈。

图为工作人员与前来交售的农户沟通交流

为将廉洁要求融入烟叶收购各环节,夷陵区局建立“烟站干部包站、技术骨干包村、廉政监督员包户”的三级走访机制。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与烟农开展谈心谈话,了解烟叶交售、满意度及来年种植计划等情况,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问需于农、问计于农,让烟农在交售烟叶过程中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从倾听民意到问诊风险,从细查流程到走访实效,夷陵区局以“四把尺子”精准丈量烟叶收购全过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守护了烟农的“钱袋子”,赢得了行业的“金口碑”,也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注入了坚实而持续的廉洁动能。(黎园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