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阳光照进人生喜事——海林法院善意执行促和解书写为民暖心篇章

法治阳光照进人生喜事——海林法院善意执行促和解书写为民暖心篇章

来源:鲁网 2025-11-11 16: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执行工作不仅是维护司法权威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检验司法为民成色的试金石。近日,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法院执行局以一场婚礼为契机,通过刚柔并济的执行艺术,成功化解一起历时多年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让法治温度在法与情的交融中静静流淌。

执行僵局:权益等待与人生转折的交织

2019年,一起交通事故导致申请人王某八级伤残,但被执行人张某、李某始终下落不明,财产查控亦无所获,案件陷入“执行不能”的困境。2025年5月,一条关键线索点燃希望——被执行人张某即将在柴河镇举办婚礼。一边是申请人亟待实现的胜诉权益,一边是被执行人的人生重要时刻,如何平衡法律刚性与人情温度,考验着执行团队的智慧。

温情破局:一个电话唤醒责任与良知

“我们坚信,法律的权威不仅在于强制执行,更在于让人心服口服。”海林法院执行局团队长胡宇勋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面对特殊节点,执行团队没有选择现场拘留、查封等传统措施,而是通过承办酒店联系到张某。电话中,胡宇勋团队既严肃阐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又动情讲述王某因伤残陷入的困境:“法律不会因婚礼而暂停生效,但司法可以选择更有温度的落地方式。”

法润人心:一场和解照亮双重人生

在执行干警的感召下,张某于婚礼前日主动与王某达成和解协议,一次性支付45000元赔偿款。这笔迟来的款项,不仅缓解了王某的医疗压力,更让张某卸下多年心理负担,坦然走向新生活。“感谢法官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保全了我的尊严,”张某在事后感慨,“这场婚礼因法治的关照而更具意义。”

胡宇勋视角:执行艺术服务大局的实践思考

“执行工作要‘致广大而尽精微’,”胡宇勋向记者深入阐释团队理念,“我们始终将个案处置置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考量。”他指出,海林法院近年来全面推行“善意执行”机制:对于有履行意愿但暂时困难的被执行人,采用“活封活扣”“执行宽限期”等举措;对于恶意逃债者,则重拳出击纳入失信名单。“这起案件的成功,正是我们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缩影——既保障民生权益,又减少司法活动对正常生活的冲击。”

司法为民:法治长河中的温暖航标

该案仅是海林法院执行攻坚的寻常一幕。2024年以来,该局通过“晨曦行动”“假日执行”等专项活动,执结案件两千余件,执行到位金额1.2亿元,其中通过和解方式化解纠纷占比达31%。胡宇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慧执行+温情疏导’双轮驱动,让更多‘执行死结’化为‘和谐纽结’。”

从权益白条到真金白银,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海林法院用这场婚礼背后的和解故事证明:法治的伟力不仅源于条文的威严,更生长于对人间悲欢的深刻体察。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上,这种兼具力度与温度的执行实践,正成为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注脚。(王兴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