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荣:赋能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者”,与他的沉浸式中国故事

陈卫荣:赋能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者”,与他的沉浸式中国故事

来源:鲁网 2025-11-11 11: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这个深秋,安徽淮北濉溪古城内的星聚城《运河千灯夜》的三大剧场里热度不减。这场融合历史光影与现代演艺的文旅盛宴,不仅点亮了古城的夜空,更点燃了游客的热情,成为市民眼中“家门口的风景”,更跃升为辐射周边的文旅新地标。作为淮北市重点打造的示范项目,濉溪星聚城《运河千灯夜》以沉浸式演艺、灯光艺术与文化叙事巧妙结合,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全新活力,也已成为皖北文旅融合的一张闪亮名片。

曾几何时,古镇旅游在人们印象中,仍停留在逛老街、尝小吃、拍几张照片的“标配”流程。同质化的商铺与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让许多本应独具魅力的文化目的地渐失光彩。游客虽至,却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更少有“再次造访”的冲动。安徽淮北濉溪古城,坐拥隋唐运河遗址的深厚文脉,同样面临如何将“历史底蕴”转化为“当下吸引力”的时代之问。

濉溪星聚城《运河千灯夜》项目推出的大型沉浸式、场景式、体验式融合秀演《重逢大运河》,彻底颠覆了传统旅游演艺的模式。它不再是一个仅供静坐观赏的舞台,而是一个可置身其中的梦境。在这里,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穿越”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他们可以跟随身着古装的演员,手提灯笼,穿行于真实的古城街巷与廊桥水岸之间。耳畔是漕工有力的号子,眼前是舞者翩跹的身影,转角处或许还会邂逅吟诗的文人或吆喝的商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可听、可看、可触摸的周身光影。在这里,科技并非炫技,而是服务于文化叙事的最佳配角。而真正赋予项目灵魂的,是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注入。运河文化、漕运故事、民俗风情,被巧妙编织进演艺剧情与互动环节中,实现了文化IP的活态传承。这证明,保护历史文化不等于将其“束之高阁”,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古老文化同样可以焕发潮流魅力,赢得年轻群体的喜爱。这样的体验,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场有根有魂的文化盛宴。

前不久,在濉溪星聚城的熙攘人群中,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带着来自各地的旅游达人和摄影师沉浸式打卡——他就是负责项目宣传的陈卫荣。凭借全媒体思维,他整合央媒、地方媒体与众多短视频达人,他构建起立体传播矩阵,让千年古城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作为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的科班生,他不仅对文旅演艺拥有独到见解,还曾担任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长达八年。近十年来,他转型投身于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的宣传工作中。与其说他是文旅融合的推动者,不如称其为一位深度的文旅实践者与文化传承人。

沉浸式传播,破局之道

在陈卫荣看来,许多优质文旅项目未能“出圈”,问题在于传播策略薄弱或文化底蕴不足。他提出四大破局路径:

故事内核:挖掘动人故事线索,设计系列短视频、情景短剧,引发“情感裂变”;场景前置:通过预热图文及先导片、达人探店、媒体报道,营造“未到先热”的期待感;粉丝共创: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话题挑战,将观众转化为“故事共创者”;跨界联动:通过联名合作与剧情联动,打造品牌传播矩阵,实现受众破圈。

戏剧教育,初心不忘

基于多年艺术实践经验和文旅节目主持经验,他早在投身文旅演艺传播之初,便以长远眼光将沉浸式理念延伸至儿童戏剧教育领域。在周末与节假日,他积极探索沉浸式儿童戏剧教育,将文旅目的地的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生动融入课堂。

在这一过程中,他巧妙融合“传播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他融合戏剧游戏与剧场排练,引导孩子在角色中激发创造力,在即兴中锻炼协作,在冲突中培养批判思维。他更将文旅目的地的历史民俗融入课堂,让孩子们透过“声台形表”感受远方风土。

艺考起步,荧幕初绽

从西北小城到北上广,他的每一步,都写满了坚持与突破。而他与艺术的缘分,早在童年就已开始,他从小能歌善舞,热衷模仿热播剧角色。在父母支持下,他系统学习声乐,音域宽广、情感充沛,清澈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让他屡次在合唱比赛中担任领唱。曾在比赛中被评委误以为“播放原声”。高三时,他参演史诗电影《月圆凉州》拍摄,从400多名群众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台词的特约演员。这次“荧幕初体验”,也坚定了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决心。参加艺考后,他凭借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和扎实的专业功底,顺利通过四川音乐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和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的这专业课考试。进入艺术学院学习戏剧表演专业期间,屡任汇报演出中多个话剧作品的男主角。毕业后回到家乡武威广播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与节目策划以来,他主持的社教节目《金色年华》多次获甘肃省政府奖社教节目作品三等奖、甘肃省广播影视奖社教节目三等奖等省级奖项,沉稳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与行走的旅游节目主持人,成为他的双重身份。

南下行旅,视野拓疆

加入广东广播电视台文旅节目后,他策划并参与全国五十多市县旅游专题拍摄,更远赴非洲坦桑尼亚、东南亚等地采风。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文旅融合”不仅是口号,更是内容与传播的深度共鸣。

2015年,他北上发展,投身城市品牌与文旅演艺宣传。从“衢州有礼”logo征集,到横店影视城圆明新园、中国马镇旅游度假区、华谊兄弟星剧场、《我在武隆》星剧场,再到濉溪星聚城《运河千灯夜》,他深度参与一系列城市IP的全媒体传播,助推多个项目实现现象级“出圈”。

西北底色,专业之光

从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到沉浸式文旅演艺品牌宣推官,陈卫荣的职业轨迹看似跨界,内核却始终如一:以传播为志业,以沉浸式为语言,在更广阔的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他的恩师、武威广播电视台尚光生评价他“德艺双馨、高效专注”;纽约百老汇金牌制作人马克·罗素也对他赞誉有加。而陈卫荣自己始终相信:艺术没有终点,唯有不断前行,才不负热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