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这句千年古训在数字时代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在今天的山东,一套覆盖省、市、县、街镇、社区、网格六级的社会治理平台,正悄然改变着这句古语的实践方式。这里,数据在“说话”,AI在“思考”,社会治理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
从“九龙治水”到“一网统管”
传统的社会治理,常常面临“九龙治水”的困境。各部门数据标准不一,信息孤岛林立;基层事件处置流程复杂,响应迟缓;风险预警多依赖人工经验,预见性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治理效能,更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
然而,在今天的山东,这些困境正在被破解。通过构建山东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浪潮科技助力实现了“全省一张网”的治理新格局。这个平台如同给社会治理装上了“数字骨架”,让原本分散的治理资源得以有效整合,让跨部门协作变得顺畅高效。
数据赋能:让治理更“懂”民心
在德州德城区,"善治首安"矛盾纠纷预警研判系统的实践,堪称基层智慧治理的典范。这个系统创新性地构建了"民声指数",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诉求都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指标。系统自动生成"诉求热力图",让决策者能够直观把握民生痛点,精准调配治理资源。
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城区通过“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将分散在23个部门的48个热线电话整合为"一号受理",实现了群众诉求的"统一入口、统一分办、统一督办"。突破传统单部门排查局限,通过跨平台数据关联分析,发现一人多诉、多人同诉中“热线+信访+警情”复合投诉风险,精准定位矛盾根源。通过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要素关联,揭示事件风险交织点,为稳控提供决策支持。
这种创新模式让重复投诉率下降32%,矛盾纠纷基层化解率提升至85%,显著减少了信访、诉讼等社会治理成本。
智能预警:为社会风险装上“雷达”
浪潮科技打造的社会稳定风险监测系统,正在让社会治理具备“预见未来”的能力。该系统融合多模态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提供18类专项风险防控模型,风险预警准确率超过95%。
这套系统如同社会治理的“精密雷达”,能够实时监测社会风险动向,精准识别潜在矛盾隐患。在农民工欠薪等重点领域,系统已成功预警20余起事件,形成了“源头防控-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的完整机制。
基层减负:为治理末梢注入活力
数字化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基层工作者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通过基层治理解决方案,社区服务线上办理率提升至85%,居民诉求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
“现在处理居民诉求,系统会自动分派、全程跟踪,我们再也不用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了。”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让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安全护航: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并重
在推进治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同样重要。浪潮科技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开发跨部门隐私计算节点,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这种“既要能用,又要安全”的设计理念,让数字化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从山东到全国,从省市级平台到社区网格,数字化治理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截至目前,浪潮科技的解决方案已支撑全国30余个社会治理项目稳定运行,形成了“感知-认知-决策-执行-优化”的全流程闭环。
更重要的是,这种“数据筑基、模型赋能、场景落地”的模式,为全国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参考。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带着温度的服务,让治理更精准,让服务更贴心,让社会更和谐。
在这条通往“善治”的道路上,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在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当千年治理智慧遇见现代数字技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方法的革新,更是一种理念的升华——让治理回归服务本质,让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