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11日电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建议》强调,需要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同时,推动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在这一进程中,高速铁路成为最亮眼的“名片”之一。香港《南华早报》此前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凭借庞大的高铁网络和卓越的建设能力,在全球铁路旅行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文章作者、时任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回忆起自己1982年来中国培训的经历,当时从北京到西安需乘坐15小时的卧铺列车,而如今这段路程坐高铁仅需4小时。
不断刷新时速的“复兴号”列车穿梭于总里程达4.8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连接哈尔滨与乌鲁木齐,延伸至西双版纳——这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生动缩影。
高铁不仅改变了国内旅游格局,也以其高性价比、准点便捷和绿色低碳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选。去年中国铁路客运量超过40亿人次,高铁网络覆盖数百个城市,其规模效应和持续增长的旅行需求,构成了难以复制的系统优势。此外,高铁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带来了巨大的绿色效益。
国际旅游媒体《旅行与旅游世界》(Travel and Tour world)也注意到,东亚地区正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机场和超高速铁路等技术,重新定义全球旅游业未来。文章特别提到,中国始终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在旅游业中亦是如此。《建议》提出,拓展旅游领域合作新空间,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同时,提升入境游便利化国际化水平。
文章写道,这种无缝的旅行体验还将延伸至铁路网络,更快速的高速列车和新一代磁悬浮系统正在研发当中。中国在高速铁路系统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系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其广袤的城市。这些发展,加上智能旅游枢纽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旅游服务,不仅将使国内旅行更加便捷,还将促进入境国际旅游。
雅虎新闻则报道了一位旅居泰国的外国旅行者@beardedtravels 在中国乘坐高速列车的真实体验。报道称,中国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动这种出行方式的发展。西方人分享在中国乘坐高铁的经历并不罕见,他们通常对高铁的舒适度、便利设施以及价格实惠赞不绝口。这位博主在视频结尾问道:“你觉得这值25美元吗?”一人评论道:“太酷了!”另一位评论者补充道:“绝对值了。”
报道还提到,除了舒适与经济,高铁还具备显著的环保优势。相比航空,铁路产生的碳污染更少,对缓解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具有积极作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高铁网络仍在不断拓展。西班牙AS新闻网站日前在报道中指出,中国再次挑战速度极限——这一次,它可能会重新定义全球旅行的未来。在CR450型高速列车的技术标准下,理论上可将从洛杉矶到旧金山(超过380英里)六个小时的行程缩短至一个多小时。
从完善路网到技术迭代,从提升服务到绿色转型,中国正以系统的交通发展战略与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改变着国内外乘客的出行方式,也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定义“未来旅行”的图景。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延伸、智能系统持续升级,一个更高效、更便捷、更可持续的旅行时代,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编译:马芮 审校:高琳琳 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