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龙山:“大”启振兴程 “安”筑幸福乡

湖南龙山:“大”启振兴程 “安”筑幸福乡

来源:鲁网 2025-11-10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湘西之巅、澧水之源”的武陵山区腹地,龙山县大安乡枕山傍水、风景宜人。自2022年以来,古丈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6名驻村干部分别到西堰村、大红村帮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三年时间,两支工作队始终以“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为根本遵循,围绕政策落实、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三大核心任务精准发力,推动大安乡成为武陵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样本。

以团结为纽带凝聚振兴“向心力”

(西堰村获“平安建设先进村”)

“乡村振兴从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协同的‘大合唱’。”这是西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景阳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乡村振兴这一系统性工程,工作队的首要任务便是理顺关系、凝聚合力,构建起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工作格局。

在工作队内部,驻村书记主动扛起“班长”职责,建立“每日碰头、每周复盘、每月总结”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下田调研产业长势,还是入户倾听村民诉求,队员们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通力协助、不计得失,在驻村工作中结成了“战友情”。

与村“两委”的协作,是工作落地的关键支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建“细分工、大合作”机制:村“两委”凭借熟悉村情的优势,负责动员群众、收集诉求;工作队依托政策解读与资源对接能力,负责争取项目、协调资金。这种“唇齿相依”的协作模式,让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对乡党委政府,工作队始终保持“大脑与四肢”的协同联动。队员们定期向联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主动梳理村内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同质化等短板,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不讲困难、不打折扣”的执行态度,确保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而与村民的“血肉联系”,是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工作队严格落实驻村帮扶“三个一”制度:每月走访重点监测户、每季度覆盖一般农户、每年解决一批民生难题,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国家要求细化为“一户不返贫、一人不掉队”的具体目标。“把老百姓当亲人”的真心付出,让工作队赢得了村民信任,也为乡村振兴汇聚了最广泛的群众力量。

以产业为引擎激活富民“新动能”

(大红村烟田一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只有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振兴才有底气。”基于这一认知,工作队立足大安乡资源禀赋,通过发展烤烟、粮食、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富民之路。

烤烟是大安乡的“金色主业”。依托龙山烟草技术优势,工作队邀请专家开展种植培训,指导烟农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如今,西堰、大红两村烤烟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以上,年产量超100万斤。为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工作队还与大安烟站对接,组织村民从事烟叶分级工作,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以前在家只能种蔬菜,现在种烤烟能赚钱,去烟站打工还有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村民冯振高兴地说到。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地,粮食也是大安乡的重点发展产业。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创新采用“村支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零散土地建成106亩水稻生产基地,年产粮食1.2万斤。为提升粮食附加值,工作队着力打造“大灵山香米”特色品牌,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拓宽销路,并搭配村内特色干豆腐组合销售,形成“一主多辅”产品矩阵,共实现销售额8.9万元,每户烟农增收2200余元。“以前大米按斤卖,现在有了品牌,价格翻番还不愁卖。”合作社负责人的话,印证了品牌化的成效。

依托“土家药王峰”大灵山的中药材资源,工作队又拓展出中药材产业“新增长点”。由村合作社牵头,整合300余亩土地打造黄柏育苗基地,并与双沐药业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解决“种得出、卖不掉”难题。“合作社给种苗、教技术,药企保收购价,我们只管安心种。”种植户代昌锋测算后表示,一亩黄柏长成后能收入近万元,收益十分可观。

以治理为抓手绘就和美“新画卷”

(工作队队员看望留守儿童)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环境’,更要‘育新风’。”工作队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努力作为,让大安乡既有“产业兴旺”的实力,更有“宜居宜业”的魅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卫生清扫、河道保洁、环境整治等活动;动员村民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种植紫薇、月季,打造“四季有花、步步是景”的乡村环境。村民们感慨:“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现在党员带头搞卫生,我们也不好意思乱扔,村里比城里还舒服。”

民生改善是“和美乡村”的底色。针对村民反映的基础设施短板,工作队逐项攻坚。在龙山烟草部门党组的支持下,工作队为村里清淤疏通灌溉渠道,整修废弃水库,更换自来水管,不仅解决农田“灌溉难”,还让村民用上“放心水”。同时,筹措资金整修产业路54.6公里,打通农业生产与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工作队还为村里新修3座吸烟亭,在主干道安装130余盏太阳能路灯——当夜幕降临时,路灯点亮村道,既方便出行,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文明乡风培育让乡村更有“精气神”。工作队坚持“培根、立德、铸魂”,通过文化活动、新风倡导、法治宣传改善村风民风:“六一”儿童节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运动会”,并为孩子们送上书籍文具;“三八”妇女节举办拔河比赛,积极丰富妇女们的娱乐生活;组织志愿者在“学雷锋日”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乡村生活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站在新起点,大安乡驻村工作队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赶考姿态,团结村民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稳步前行。这颗湘西之巅的璀璨明珠,必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李若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