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故事丨飞驰的月台,流动的中国画

书桌抽屉里,躺着一沓厚厚的火车票,从泛黄的硬纸板票,到泛着光的蓝色磁介质票,再到如今手机App里的电子条码——它们像一把把透亮的时光窗,串起我和铁路交织的光影,折射出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壮丽画卷。

我的铁路故事丨飞驰的月台,流动的中国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6: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书桌抽屉里,躺着一沓厚厚的火车票,从泛黄的硬纸板票,到泛着光的蓝色磁介质票,再到如今手机App里的电子条码——它们像一把把透亮的时光窗,串起我和铁路交织的光影,折射出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壮丽画卷。

又到国庆、中秋相逢的日子。金秋的阳光洒下来,给广袤大地镀上一层暖融融的琥珀色。这一回,我又要去藏在大山里的小镇探望岳父岳母,不一样的是,这次坐的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悄悄启动,平稳滑出站台,窗外的景物渐渐快起来、流起来。我的思绪却慢慢的回到了刚结婚那几年。

岳父母住在昭通市镇雄县以勒镇,那是一个在大山深处的小镇,那是火车轨道都难以延伸的地方,每一次陪妻子回家探亲,都像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清早6点,天还只是蒙蒙亮,就得从峨眉山坐动车往贵阳赶,一路飞驰,到贵阳已是中午12点。午饭都顾不上扒几口,就得接着赶路——哪儿敢耽搁啊!急忙找“野猪儿”7座车,挤了9个人,还得对着司机赔着笑脸。等颠颠巍巍到岳父家,早过了晚上7点。一天的疲惫压得人喘不过气,吃完晚饭,连陪老人唠唠家常的劲儿都没了。待上几天要返程,又得在路折腾一整天。

直到2022年,沾了中国高铁“八纵八横”的光,高铁镇雄站在以勒镇建成通车,改写了我们的归乡之路,曾经漫长折腾的旅程,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回家的时间,如同被下了空间魔法,极度折叠,从13小时锐减到1小时30分,快得让人不敢信!回家那颗激动地心,再也不会被时间所冷却,

列车稳得让人几乎觉不出它在飞驰,只有窗外的电线杆、田野、村庄,一瞬间就被甩在身后,感受着“中国速度”的奇迹。曾经大半天的颠簸,如今不过是吃一顿简餐、喝一杯清茶的工夫。距离,在速度面前,早被重新定义。飞驰的不只是列车,更是咱们国家追赶时代、超越自我的脚步。铁路线像一条条灵敏的神经,能摸透大地的脉动。我看见,从前偏僻的乡镇间立起了现代化的产业园;雄伟的跨江大桥,像彩虹似的架过天堑;整齐的新农村里,白墙黛瓦点在金色的稻浪间。铁路不只是拉近了空间的距离,更激活了沿线经济的细胞,给曾经的“发展洼地”送来了机遇与希望。

“旅客们,列车前方即将到达镇雄站!”清脆的报站声把我拉回现实。列车慢慢驶进站台。崭新的站房在夕阳下闪着光,也带着以勒这座小镇一起飞速发展,和曾经那个落后的小镇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走出车厢,深吸一口故乡熟悉的空气,回头望那列“能贴地飞行的复兴号”沉稳里满是力量。

我的铁路风景,是一条流动的时光河。它从慢悠悠的绿皮时代流来,朝着智能化的新未来奔去;它装着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映着国家的繁荣巨变。这根钢铁做的琴弦,正被时代轻轻拨动,在神州大地上,奏响一曲恢弘壮丽的高质量发展乐章。而我,何其有幸,能做这乐章里一个幸福的小音符。

(作者:张跃杰)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