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故事丨火车上的邂逅

人海茫茫,相逢如歌,谁能想到我和他的相遇是火车上的一面之缘,便有了后来我们的故事。

我的铁路故事丨火车上的邂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海茫茫,相逢如歌,谁能想到我和他的相遇是火车上的一面之缘,便有了后来我们的故事。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每年寒假跟父母坐火车去外婆家,那时候的火车都是普通的绿皮车,需要到火车站现场排队买票,有时为了一张车票,要在火车站过夜排队等候,甚至排队到最后,一张票都没有了!那时候倒票的也有不少,一不小心就会买到假票,我们没有尝试过,主要担心被骗,曾经我还有过在座位底下打地铺的囧事。现在直接在手机和电脑端都可以预订车票,随时说走就走!

从原来的绿皮车到现在的高铁动车复兴号,现如今中国的铁路发展速度在全球都已经遥遥领先,火车的升级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从原来的“一日走不出一省”,到现在的“一日跨多省”,火车的提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

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已经飘到了18年前的那一趟普速列车上,在2007年的那个暑假,我于凌晨十分上车,偶遇了那时休假返回部队的他,说来也很巧,我买的是站票,由于夜间上车比较困,我便开始在车厢里寻找空座位,刚好走到他身边有一个空位,礼貌的问到:“您好,请问这个座位有人么?”他回复没人后,我便在旁边坐了下来。随着列车的晃动,我的困意来袭,只好趴在小桌板上睡着了。很快,天空泛起了鱼肚白,经过短暂的休息,整个人也精神了不少,这时就听到一个声音传来——您好,您到哪站下车?抬头一看,他坐在我对面,原来为了能让我更好的休息,他悄悄地移到了对面。

就这样,两个人打开了话匣子,听他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于是我就说:“您是在这边工作么?听您说话不像本地人”,他说:“你猜的挺准,我是南方人,在这边工作。”再看了一眼他标准的板寸头,我心理就有了答案,一准是军人。

临下车前,聊了很多,也从他口中得知了答案,当时我已毕业在单位实习,刚好包里有我的名片,出于对军人的信任,随手就递出去了一张,他的单位和我要去的地方离得不远,告诉他有事可以找我帮忙。不一会儿,他就到站下车了。自此,我返回单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联系。

在9月的一个周末,早上一个电话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看着陌生的电话,心理很疑惑,究竟是谁?电话那头说:“您好,我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那位,还记得吗?”,此刻猛然想起我们在火车上的一面之缘,他说道:“因为后来回单位后,就外出执行任务,很久没有联系。”“哦,我想起来了。”我回答到。起因是一天,他从衣服兜里翻出来我的名片,才想起来火车上的事情。接着试探的打电话问候一下,就这样渐渐熟悉后,彼此之间慢慢地多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再后来我们无话不谈,没过几年就顺理成章的组建了我们的小家。因为我不在驻地,自此之后的每年,我都要乘坐同一趟火车去部队探亲,后来索性就把家搬到了驻地,有孩子后,等孩子渐渐长大了,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入学问题,又从驻地搬了回来。来来回回,火车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点滴和过往。

有了高铁动车后,每次带娃去部队探亲都是选择高铁或者动车,列车一路向北,看着车窗外的树木一溜烟地急速驶过,我就知道离驻地不远了。火车提速后,更方便快捷,将原来的五小时缩短到两小时,整个旅程都觉得不再那么漫长!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高铁!

往返探亲的这些年我也积攒了不少的车票,这些都是最美好的回忆!现在铁路客运全面升级,施行电子客票后,纸质车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留存的纸质车票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者:赵亚丽)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