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绿色为底色,用心用情用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民风淳的绚丽画卷。
筑牢“红色堡垒”,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昌乐县局(分公司)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共建新格局,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图为与村支部委员(左)共同探讨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以前村里就靠种地,现在不一样了。”昌乐县红河镇双沟村村支书张继余说,“烟草公司带着技术、政策下来,帮我们搞多元种植、产业融合,村民腰包鼓了,村子发展更有奔头了!”为拓宽增收路子,昌乐县局(分公司)党委联合多个村党支部组建“党建联盟”,把主题党日开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双方党员们一起讲政策、谋发展,一起走农户、解难题,一起调纠纷、促和谐,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年秋收时节,部分村民因缺少劳动力,玉米迟迟无法归仓,心里十分着急。昌乐县局(分公司)党委在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起一支“助农秋收服务队”,党员志愿者们第一时间赶到田间地头帮忙抢收。看着金黄的玉米渐渐堆成小山,鄌郚镇村民张勤兵紧紧握住队员的手说:“你们可帮了大忙!要不然这些玉米就耽误了,真是太感谢了!”
播撒“法治阳光”,提升乡村振兴保障力
法治是乡村善治的根本。昌乐县局(分公司)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创新普法方式,将法治宣传融入乡村治理,努力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以前觉得法律离得远,现在好了,‘蓝光法律服务驿站’建到了家门口,有啥不清楚的,走几步就能问明白。”营丘镇庞家沟村村民庞学永在驿站咨询后这样说道。昌乐县局(分公司)依托基层服务站打造的“蓝光法律服务驿站”,已成为乡村普法的重要平台,站内不仅备有常用法律读本,还有专业人员定期坐班,为村民和零售户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
图为普法小分队成员(左)在农村集市宣传法律知识
除了定点服务,昌乐县局(分公司)还组织成立了“金叶普法小分队”,利用农村赶集、日常走访、小组会议等时机,用乡亲们听得懂的方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规范经营、防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通过真实案例变得通俗易懂。“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守法经营才是长久之计。”零售户刘佩霞深有感触地说。
“蓝光”照亮法治路,法律服务零距离。如今,村民们“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法治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守护“生态底色”,增强乡村振兴持续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昌乐县局(分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要求融入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在烟叶生产环节,昌乐县局(分公司)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积极引导烟农使用有机肥、绿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全面推行烟秆资源化利用,建立“农户收集、站点回收、集中处理”的废弃农膜回收模式,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耕地质量。
图为拖拉机将烟秆就地粉碎还田
“往年处理烟秆都是就地焚烧,浓烟滚滚;现在推行烟秆还田,既改良了土壤,又保护了环境,一举两得!”老烟农韩成刚指着粉碎还田的烟秆说道。
在此基础上,生态理念进一步延伸至零售环节,在昌乐县局(分公司)的倡导下,零售户积极参与到卷烟包装塑膜回收中,绿色经营意识深入人心。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昌乐县局(分公司)将继续执党建之笔、蘸法治之墨、铺绿色之底,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中,用实干担当奋力描绘业兴民富、村美风淳的壮丽长卷!(刘亮亮、段永军、张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