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西医青年医师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顶尖专家共绘中西医协同发展与青年成长蓝图​

第三届中西医青年医师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顶尖专家共绘中西医协同发展与青年成长蓝图​

来源:鲁网 2025-11-10 15: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第三届中西医青年医师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顶尖专家共绘中西医协同发展与青年成长蓝图

11 月 8 日,第三届中西医青年医师发展论坛暨青年医师分会学术年会在中日友好医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协办,以 “传承创新・赋能青年” 为主题,汇聚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临床科研领域专家及全国中西医青年医师代表,通过主题演讲、专场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搭建中西医融合创新平台,为青年医师成长指明方向,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幕式凝心聚力,擘画青年医师发展新路径

上午9时,论坛开幕式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5 层讲学厅拉开帷幕。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友好医院领导、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领导及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等先后致辞,均强调中西医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方向,而青年医师作为行业未来中坚力量,需在传承经典中创新、在临床实践中成长。

开幕式上,同步启动青年医师分会 “志愿者招募活动”,旨在号召青年医师以公益力量践行医者使命,参与基层中医药服务、健康科普等工作,进一步扩大中西医服务覆盖面。分会秘书长韩玉峰主持开幕式,其表示:“本次论坛既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青年医师向顶尖专家学习、与同行互鉴的契机,将为中西医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此次学术盛宴可谓亮点纷呈,在学术交流环节,国医大师、主题专家、临床学者轮番登场,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 “学术盛宴”。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国以《青年医师成长之路》为题作特邀报告,结合数十年临床与教学经验,从 “治学态度、职业担当、传承创新” 三方面为青年医师答疑解惑,强调 “中医传承需沉下心读经典、做临床,西医学习要注重循证思维,中西医融合方能突破临床难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谢雁鸣教授,则聚焦《中医药大数据与真实世界》,分享中医药大数据在临床疗效评价、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成果,提出 “真实世界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需青年医师主动掌握数据思维”。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商洪才教授(岐黄学者)分别围绕 “综合医院中医发展现状”“数智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 展开主旨演讲,前者剖析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诊疗的痛点与解决方案,后者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中医药循证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为参会者带来前沿视角。

专场研讨聚焦实践 破解临床科研难点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临床基础研究专场”与“心肺脑同治学术论坛分会场” 两大平行专场,针对中西医临床核心领域展开深度研讨。

在临床基础研究专场,德国洪堡学者、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院长程永现教授解析“中医治则治法如何赋能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东直门医院院长王勇教授分享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中医药新药研发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培海教授、广东省中医医院潘胡丹教授则分别从“pED 中西医结合双轨突破”“人工智能助力风湿病诊疗” 切入,展现中西医融合在疑难病症诊治中的创新成果。

心肺脑同治学术论坛分会场同样精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封继宏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谢万木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董国菊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朱旭莹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杨道文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徐愿教授等专家,围绕慢阻肺与心血管共病诊治、肺动脉栓塞技术应用、心衰中医病名探讨、心脑同治经方实践、小青龙汤现代临床转化等主题,分享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为心肺脑疾病中西医协同诊疗提供实践范本。

最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王峥会长作大会总结,其指出:“本次论坛实现了‘学术交流有深度、青年赋能有温度、实践指导有力度’的目标,专家分享的前沿理念与临床经验,将为青年医师成长提供重要指引。”青年医师分会未来将继续会把分会学术年会与中西医青年医师发展论坛合并举办,聚焦中西医融合创新,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容,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青年医师学术平台。

据悉,本次论坛吸引全国 200 余名中西医青年医师参会,参会者纷纷表示,通过与顶尖专家对话、同行交流,不仅更新了学术认知,更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未来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中西医临床与科研工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贡献青年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