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声声提醒说法理,门前三尺护营生

浙江奉化:声声提醒说法理,门前三尺护营生

来源:鲁网 2025-11-10 11: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日穿行于大街小巷,拜访客户,他们的名片上印着“客户经理”,耐心细致地开展日常服务工作。然而,在零售客户眼中,他们常常还有一个暖心的“兼职”——“身边的法律明白人”。

虽说他们没有专业的法律背景,但背后有着专业法务人员、兼职律师作为日常法律供给,这样一来,他们总能用最朴实的语言,为零售户们解读关乎“钱袋子”的政策法规,自发地将法的种子,播撒在日常服务的点点滴滴之中。他们,就是奉化区烟草专卖局由基层客户经理自发组成的 “非科班”普法队伍。

一、 从“被动解答”到“主动提醒”,他们是市场风险的“预警前哨”

“多亏了客户经理小吴的一句提醒,让我避免了大的损失!”经营着一家便利店的李老板感慨道。此前,他正准备帮儿子盘下一家新店面,正忙着重装开业,却对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变更流程一无所知。客户经理小吴在拜访中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主动告知他许可证变更相关法律规定,并告知其通过行政办证窗口作进一步询问。

“要是等我自己发现,店都开张了,证却用不了,那损失就大了!”李老板说。

这正是客户经理普法队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信息不对称是客户利益受损的首要原因。于是,他们不再坐等客户上门咨询,而是化身为 “风险预警前哨” 。在新客户入网时,他们是“普法第一讲”;在客户门店租赁到期前,他们是“合同提醒员”;在客户经营信息变更时,他们是“许可证续办指南”。这种将普法融入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的主动服务,将许多潜在风险化解于无形。

图为客户经理拜访过程中为客户讲述法律要点

二、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智慧”,他们是法治理念的“贴心翻译”

法律条文严谨但也略显晦涩。如何让零售客户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支“非科班”队伍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优势——“翻译”与“共情”。

他们背后,有着法律专员的专业支撑。客户经理们将一线收集到的共性问题反馈并作交流,讲明具体事由和同类案例,并带回经过权威审核的“普法干货”。然后,他们施展“翻译”功夫,将复杂的条例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将严谨的条款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门店租赁看合同,条款细节要弄清;房东信息需核实,违约责任要写明”——这是他们自创的“租赁风险防范三句半”。

他们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法治理念“翻译”成家常话,说进了客户的心坎里。

图为奉化烟草自制的普法宣传海报

三、 从“工作职责”到“情感链接”,他们是客我关系的“连心桥”

这份超越职责的付出,筑起了一座坚实的 “法治连心桥” 。当客户因为他们的提醒而避免了纠纷,因为他们的指导而走上了正轨,将客我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一种基于信任与依赖的伙伴情谊。

“客户经理是真心实意帮我们想办法、避风险的。”一位零售户的由衷之言,道出了众多客户的心声。这种带着温度的服务,不仅筑牢了客户经营的法治“防火墙”,更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的归属感、获得感与认同感,从根本上维护了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行走于市井烟火中,服务在千家万户间。这群客户经理们,用他们的责任与智慧,主动承担起法治传递者的角色,这群 “非科班”的普法队伍,正成为筑牢烟草市场法治根基中最活跃、最坚韧的基层细胞。他们的故事证明,法治的建设,既需要顶层的设计与专业的执法,也离不开每一份来自基层的、带着温度的自觉与担当。(章丹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