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湘:长河小店的“浮标缘”

湖南临湘:长河小店的“浮标缘”

来源:鲁网 2025-11-10 11: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六点,湖南临湘的长安河在晨光中泛着波澜。匆忙的脚步声、钓竿组装的响动声、人们的低语谈笑声,交织成河畔独特的晨曲。

“哗啦——”长河小店的卷帘门准时升起。店主赵松,一位脸庞黝黑、笑容敦厚的青年,利落地探出身,开始他一天中最具仪式感的准备工作。“这浮标,是咱‘中国浮标之乡’临湘的骄傲,更是钓友们的‘眼睛’,得让大伙一进门就看着舒心。”赵松一边用软布轻轻拂去柜面浮尘,一边说道。

(图为赵松的长河小店)

这间看似寻常的河畔小店,不仅是周边居民的便民驿站,更在全国性的垂钓赛事中化身成为连接比赛、产业与民生的“暖心枢纽”,生动诠释着临湘如何以“小浮标”撬动“大经济”,用“小店烟火”温暖“八方来客”。

河畔小店变身“暖心驿站”

三年前,赵松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临湘。那时,长安河畔远不如今日这般热闹。他租下这间临河的小门面,自己动手粉刷墙壁,精心挑选浅木色货架,连收款码都选了带着卡通垂钓图案的款式,只为营造一份“家”的亲切感。

店铺起初只经营些日用杂货。然而,细心的赵松发现,越来越多的钓友在河边一待就是一天,常常为找不到歇脚处、喝不上热水而犯难。“创业不能光想着赚钱,得解决大家的实际需要。”

他先是搬出两张折叠桌放在门口,又从家里拿来热水壶,主动招呼路过的钓友:“渴了就进来倒水,别客气!”一次突如其来的降雨,让几位钓友的装备被打湿。赵松见状,立刻拿出备用的干净毛巾递过去。看到有人钓上的鱼无处存放,赵松又翻出装水果的网兜,“这个拿去用,方便!”

信任,在一次次举手之劳中积累。有居民试探着问:“赵松,方便代收个快递吗?”“没问题!”他一口应下,找了个旧书架改造成快递架,按收货日期排列得整整齐齐,还贴心地在每个包裹上贴上标签,注明收件人姓名。

“出门在外,谁没个急难事?细节得到位。”赵松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内急的路人,他爽快地开放了自家卫生间,并在后门贴上醒目的指引牌,备好洗手液和卷纸。长河小店,就这样一步步从单纯的售货点,成长为承载着邻里温情与人际信任的河畔“暖心驿站”。

赛事流量叩开“创新之门”

当举办第三届“临湘浮标杯”金秋垂钓大赛的消息传来,赵松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展示临湘形象、推动本地产业发展的绝佳契机。“大赛来了,我这小店能做点啥,才能不负‘浮标之乡’的美名,给家乡长长脸?”他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划。

(图为第三届“临湘浮标杯”金秋垂钓大赛 图片源自网络)

在几位老钓友的建议下,他翻出家中珍藏——一支他爷爷年轻时手工制作的木质浮标。这支浮标纹理细腻,上面还刻着古朴的花纹,承载着临湘浮标制作的悠久记忆。他将这支“传家宝”与“中国浮标之乡”的宣传画一同,在门口精心布置了一个小型浮标文化展台,也借机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向来往的钓友讲述临湘浮标的历史与工艺。这个小小的展台,成了传播浮标文化、提升产业知名度的微缩窗口。

与此同时,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客户经理也主动上门,指导他优化卷烟陈列。赵松将“湘遇湖南”卷烟伴手礼盒摆在最醒目的位置,积极地向过路游客推荐。同时,针对大赛期间外地游客多的特点,他也专门设置了一个“省外特色卷烟”前柜。

“您看,这个礼盒不仅可以放烟,还能搭配我们岳阳地道的酱板鸭、腐乳,再加一个浮标造型的钥匙扣,带回去送人,既有特色又有纪念意义。”他热情地向一位江苏客人介绍。这种“浮标+特产+文创”的融合销售模式,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顾客体验。

(图为赵松店里的“湘遇湖南”伴手礼)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卖货,更是通过这个小窗口,让每一位外地朋友感受到临湘的产业特色和待客之道。”赵松说。小店的功能在赛事需求催化下不断拓展、升级,悄然完成了从传统零售到“文旅服务体验点”的蜕变。

小店烟火烘热“产业民生”

大赛期间,长河小店迎来了空前的高光时刻,客流翻了3倍,营业额更是攀升5倍。

清晨五点多,钓友便络绎不绝。赵松提前冻好的冰块可以使鱼饵保鲜,成了抢手货。时近中午,烈日当空,赵松煮好一大壶清热祛火的菊花茶,挨个为客人们斟满。

二楼的休息室更是热闹,好几支参赛队伍赛后在这儿复盘战术,桌上摆着赵松端来的瓜子和热茶,他悄悄把门带上,“别打扰他们讨论”。有的参赛人员因为比赛失利情绪低落,赵松还特意跟他们聊起自己创业时的经历。“做生意跟钓鱼一样,难免有不顺的时候,调整调整,下次肯定能行!”

赛事那几天,赵松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凌晨四点采购备货,深夜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才打烊。虽然辛苦,但他内心充盈。“你们临湘人太热情了!”“这小店太方便了,啥都能解决!”来自天南地北的赞誉,让他倍感自豪。

赛事落幕,长安河重归宁静,但长河小店的“热度”并未消散。常有钓友特意绕过来,买包烟,聊会儿天,有的还会带些自己钓的鱼。赵松也保持着他的习惯:清晨擦拭货架,黄昏整理快递,热水壶常满,浮标展台整洁如新。那支老浮标在灯光下,静静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夕阳西下,赵松常站在店门口,望着清澈的河水、摇曳的柳枝和偶尔掠过水面的飞鸟,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憧憬。“咱临湘的浮标名扬四海,长安河的风景如画,我这小店,能成为连接这一切的一个小节点,给大家行个方便,给家乡添点光彩,所有的付出就都值了。”

暮色中,长河小店的灯光准时亮起,温暖而坚定,宛如长安河畔一颗永不缺席的星辰,不仅照亮着过往行人的归途,更点亮了青年返乡创业的梦想,映照着临湘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根浮标,一场大赛,一间小店,巧妙串联起特色产业、赛事经济与社区民生,让升腾于河畔的袅袅烟火气里,充盈着奋斗的滋味、幸福的温度与时代发展的澎湃回响。

岳阳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魏媛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