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澳门公务航空展(MBAE 2025)于今日在澳门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展会延续专业定位,聚焦商务航空运营与服务的核心环节,汇聚来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航空器制造商、运营商、数据与包机服务商、地面综合服务商、维修工程企业以及低空飞行服务商等产业链关键代表,为业界构建高效交流与合作平台。
( 以上照片:2025年澳门公务航空展论坛联合主办方合影)
2025年作为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元年,本届展会核心亮点为由主办方澳门南光会展公司与亚洲商务航空协会(AsBAA)联合举办的通用与商务航空高层论坛。论坛以“融合之路,共促繁荣——低空经济与商务航空的协同发展”为主题,务实探讨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高端、灵活、私密的商务航空高端服务如何与低碳、先进的未来低空交通体系实现协同,通过构建高空与低空融合的生态,共同开拓高效、无缝的新出行场景与商业路径。论坛设立三场专题研讨,聚焦中国、东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与运营支持体系,旨在应对区域挑战,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亚洲商务航空协会主席菲尔·鲍尔默(Phil Balmer)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本届论坛不仅旨在交流见解,更致力于推动务实讨论。我们有责任审慎推进业态融合,重点关注安全、可持续与智慧监管。”
航班管家公务机业务负责人丁鸿蒙在主题发言中分享了2025年中国公务航空运行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国内公务航空运行量同比增长6.2%,境外注册公务机在中国市场活跃度连续四年上升。跨境运行成为增长核心动力,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往来最为密切且增速显著。数据从时间、目的地与机型等多维度揭示,重大国际经贸会议及文体活动显著拉动航班量增长,印证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持续深化。
华龙航空副董事长刘畅主持“未来空中出行新生态——低空经济与通用商务航空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中,德事隆政府事务副总裁张传勇、华龙航空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超、汇天首席产品官高昊潼、沃飞长空首席产品官屠强等嘉宾展开对话。与会者一致认为,低空经济是系统工程,需坚持“创新与传承并重”,既聚焦电动航空等新质生产力,也夯实通航2.0基础。eVTOL可将机场1小时通勤区域从50公里半径扩大到200公里半径,延伸公务机的商务航空通达性。 嘉宾呼吁建立全球统一安全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布局与适航认证、明确商业运行规范,并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低空起降点建设与公务机接驳试点,形成绿色发展合力。
(以上照片:“未来空中出行新生态——低空经济与通用商务航空融合发展”研讨)
在“亚洲地区商务航空基础设施挑战与机遇”小组讨论中,天津宜捷海特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保罗(Paul Desgrosseilliers)与来自香港商用航空中心、亚环(北京)航空信息公司等多位FBO、MRO及国际网络地面服务专家指出,亚太地区面临硬件设施不足与软件服务能力待提升的双重挑战。东北亚地区受限于产能与空间,东南亚则面临OEM维修资源瓶颈。研讨分享了香港FBO设施升级案例影响,强调应向社会与政府传递商务航空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以吸引和提升投资回报率,构建良性产业生态。
(以上照片:“亚洲地区商务航空基础设施挑战与机遇”议题研讨)
在“区域商务机运营—挑战与机遇”研讨中,与会专家指出,亚洲约1200架喷气式商务机需在近50个司法管辖区下运营,监管协同性、基础设施均衡性与人才储备是三大关键课题。北京华龙航空、TAG(香港)航空和北京快速过站等代表分享了在签证、地勤等“旅行事务”中的创新策略,并强调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机队管理与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尽管挑战存在,业界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跨境航班增加、政策优化与年轻人才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共识认为,亚洲公务航空需硬件基建与软件能力同步提升,通过全行业协作,构建高效互联的未来空中交通体系。
(以上照片:“区域商务机运营—挑战与机遇”议题研讨)
亚洲商务航空协会副主席刘畅女士在闭幕发言总结指出,商务航空与通用航空是构建灵活、未来化交通体系的重要部分。未来交通将是立体化、多模式无缝衔接的系统,需凝聚技术、政策与行业合力,加速新时代到来。
为期三天的展会吸引关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商务航空与低空经济发展的专业观众。澳门公务航空展已成为企业树立品牌、拓展商机的重要平台,尤其助力中国内地企业“出海”与国际市场对接。展会亦推动澳门会展、高端旅游服务发展,助力本地经济多元转型。正如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炜峰所言:“致力于将航空展会及相关论坛搭建成为一个高效对话、深入探讨的平台,助力澳门经济健康有序多元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