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整合优化为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总面积361公顷,作为霍尔果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综合保税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广阔的开发潜力。
为充分释放综保区区位、政策等优势,霍尔果斯市从自然资源服务保障、用地转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角度发力,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强化产业项目全链条空间保障。在编制、审批《霍尔果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过程中,将综合保税区产业用地需求纳入优先保障范畴。结合保税区主导产业定位与重点项目落地需求,科学划分工业、仓储、配套服务等用地空间,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预留发展空间,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项目开发利用保障。已全面完成综合保税区全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土地供应工作,累计供应产业用地约274公顷、基础设施用地约26公顷、道路绿化用地约61公顷。创新土地供应模式,采用“标准地”模式供地2宗、面积90.13亩,弹性年期方式供应土地6宗,面积622.59亩,有效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同时,对于和已供地块相邻的“夹缝地”,在完成规划调整后第一时间完成供地,确保配套项目及时推进。三是强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健全政府土地收储机制,市土地储备中心积极参与低效土地转让、回购工作,统筹申请自然资源领域专项债券,并配套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收储综合保税区内低效利用及落后产能退出企业。计划近期启动对6家企业320余亩低效用地的收储工作,逐步构建以政府储备为核心的低效用地盘活机制,充分发挥土地储备“蓄水池”作用,提升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下一步,霍尔果斯市将持续深化保税区用地政策研究与实践,探索土地供应创新模式,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强化存量土地盘活,以更高效的要素保障和优质服务,推动保税区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国家沿边开放战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