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防洪治理区内,一堵高2.3米的钢筋混凝土防浪墙静静矗立。它看似只是防洪工程中的一个“小部件”,却是守护身后万千百姓和良田的“大功臣”。在今年夏天的洪水考验中,正是这堵新增的墙,有效抵御青铜峡7.24洪水。
据了解,大坝拦洪库建于1963年,位于青铜峡市西部,树新林场境内,主要拦蓄庙山湖沟、马莲沟、滑石沟水库下泄洪水及滑石沟水库下游坡面洪水,控制汇流面积600.4平方公里,于2010年完成除险加固。
2024年,大坝拦洪库再次投资建设,前坝坡采用隔条加填充角砾石进行治理,后坝坡采用草坪砖的治理。坝顶铺设了4米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和1.2米宽的人行步道,与防浪墙共同构成了一道坚固且便捷的“防汛生命线”。它不仅是汛期抢险调度的快速通道,也成为了日常巡护管理的安全走廊。
同时,项目对前后坝坡进行生态化护坡,并配套了安全监测信息化设备,实现了从单一防洪向“防洪+生态+智慧管理”多功能的华丽转身经过治理后,大坝有效保障整体防洪工程的完整性。
今年7月,青铜峡市遭遇洪水侵袭,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大坝拦洪库成功经受住了考验。它成功拦截、调蓄了上游洪水,并通过泄洪闸、溢流堰等联合建筑物,有序将洪水安全下泄,最终汇入黄河,确保了西干渠、周边村庄及农田的安然无恙。
此外,在距离大坝拦洪库不远的蚂蚁口子拦洪池作为第二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通过建设配套进水陡坡、3 座进水涵洞、泄洪闸、溢洪道等 7 座建筑物的改进,将与大坝拦洪库形成联动,共同构筑起贺兰山东麓更为完整、坚固的“拦、滞、泄”防洪体系。
大坝拦洪库建成后,不仅有效治理了贺兰山东部园区的山洪沟整体排水问题,阻挡来自内蒙的洪水的侵袭。还切实保障团结沟、红旗沟等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安全,筑牢了整个粮食安全的基础。
青铜峡大坝拦洪库不仅是物理上的加高,更是防洪理念、工程标准和综合效益的“加法”。(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王静 康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