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西丽湖绿道(碧道)作为深圳首个绿道与碧道融合项目,其16.2公里主线将生活休闲与生态观赏紧密串联,成为市民、户外爱好者的打卡好去处。同时,线路衔接不畅、湖景可视性有限、配套设施较少等情况也备受关注。
10月24日,深圳市政协联络工作委、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南山区政协承办的“身边事好商量”活动,到西丽湖绿道(碧道)开展调研,围绕“优化环西丽湖绿道建设与管理”开展协商,与相关部门交流意见建议。
“身边事好商量”协商座谈会。
委员开展调研提出建言 助力平衡生态保护与民生体验
南山区政协常委、桃源街道委员工作站站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豫在周边工作生活,通过自身体验发现,西丽湖环线在生态保护与民生体验方面仍存有优化空间。随后,周豫发起召集,联动其他政协委员开启实地调研,收集并总结情况。
在协商会上,向与会人员介绍调研情况及对应建议:在线路安全与连贯性方面。部分路段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受水源保护区限制形成多处“断点”,影响环湖闭环体验,需优化路线并增设隔离。湖景可视性也比较受限。因一级水源保护要求,全线被围网遮挡,观湖视野局促,需在保护前提下拓展观湖空间。配套设施是保障市民游客便捷畅玩的基础。当前环线照明覆盖不足,智能公厕短缺且分布不均,需补充生态科普与安全警示标识,以及服务及指引设施。
打通断点、新景点焕新……多部门正在行动
协商会上,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南山区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南山区西丽街道办、南山区公园管理中心滨海片区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对反映情况一一予以回应,并介绍接下来工作开展计划。
环西丽湖绿道(碧道)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主线长约16.2公里,其中示范段约3.7公里,非示范段主线长约12.5公里。目前环西丽湖绿道“一环九景”已基本完成,完成分段竣工验收并移交城管局物业单位管理,整体形象进度约99%。具体情况为,大磡停车场整体已完成;沁园路断点已续接,绿化迁移已完成,西侧人行道已完成;绿道支线总长5.6公里,目前完成约50%。
除此之外,西丽湖大坝的西门与大坝路已完成施工,剩余东门与广场的改造提升;西丽塔整体已完成修缮,目前正在调试机电设备。以上两处景点预计于2026年春节后向市民开放。
关于湖景可视性、基础设施方面,除生态红线规定区域,相关单位已将环线内可见水域的围网改为通透式围网,方便市民观赏;照明设备已实现全覆盖;智能公厕均已设计,目前在加工生产中,预计年底到场安装。沿线已设置56块科普标识,同步布置“注意蛇虫”等安全提示标识及导视指引标识。
协商会结束后,周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环西丽湖调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凝聚了各方共识。市、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我们提出的问题,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高效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并对相关疑问给予了专业、及时地回应。作为长期在此工作生活的市民和本次协商活动的召集人,我对此次调研成果及后续落实深感满意。未来,我将继续关注此类民生议题,为推动市民宜居乐居体验的提升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