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天信副总经理徐鹏:国内首个民企主导、政企共建轻型航空发动机高空台在成都加速建设 未来将向全行业开放

中发天信副总经理徐鹏:国内首个民企主导、政企共建轻型航空发动机高空台在成都加速建设 未来将向全行业开放

来源:鲁网 2025-11-07 11: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成都崇州,一座总投资22.5亿元的轻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正以“超常规”速度推进。令人惊叹的是,其1号楼主体结构比原计划提前155天封顶,而这个基地内,正在孕育一个将改变中国轻型航空发动机和低空经济动力产业研发模式的创新平台——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主导、政企合作建设、面向全行业开放的轻型航空发动机高空复杂环境模拟试验平台。

“这就像为航空产业链的核心发动机建了一个‘共享试炼平台’。”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鹏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自身的研发需求,更要向市场开放,让每一个从事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其中,从而加快航空动力的创新进程,使整个行业受益。”

填补行业空白

民营航空高空台将向全行业开放

航空发动机的高空模拟试验,被业内称为研发过程中的“试金石”。通过模拟高空环境中的气压、温度等条件,可以验证发动机在真实飞行状态下的性能。然而,这类试验设施投资巨大、技术复杂,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专项。

“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内该领域市场空白巨大,但民营企业鲜有涉足核心动力的研发平台投资运营,因为往往要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的多重壁垒”,所以,中小型航空制造企业要想进行这类试验,往往面临无台可用的困境。徐鹏打了个比方,“就像你想测试一辆汽车的性能,却找不到合适的试车场,无法确认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成都构建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中发天信下定决心做民企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发天信崇州项目效果图)

徐鹏介绍,中发天信的轻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平台开创了“民企主导、政企合作、开放共享”的新模式,打造了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主导投资、建设并运营的轻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设施,未来可专注于服务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蓬勃发展的无人机、低空经济动力科研试验市场。“这也填补了行业空白”,他说。

在他看来,这个平台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从参数研究开始,到项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均秉承着该标准、高质量、可拓展、智能化和节能化的理念,得到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整体项目达到100%自主可控。此外,它还能服务产业生态创新,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面向全行业开放”,谈及这个试验平台他难掩兴奋,“一旦建成,投运后可满足中小型涡喷、涡扇、活塞发动机的研发、排故、适航定型等高空试验测试科目,同时,发挥民营企业优势,通过商业化运营可大大降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航空发动机研发门槛与成本,中发天信也将扮演‘行业赋能者’的关键角色。”

从土地审批到开工建设仅3个月

精准服务加速本土化融合进程

徐鹏坦言,这个创新平台的快速落地,背后是成都各级政府专业高效的服务支撑。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技术研发的高复杂性和长周期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吸引顶尖人才、贯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时所面临的‘先天不足’”徐鹏说,在攻坚克难阶段,除了依托公司打造的强大自主研发体系与核心团队夙夜奋战的艰苦付出,更得益于成都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坚定支持。

(项目现场图)

“政府在政策、资金、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关键助力,还帮助我们链接了产学研用各方资源”,他说,“从土地审批到开工建设仅用了3个月,这样的速度在航空制造领域是罕见的。”徐鹏回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表现出的专业素养让人印象深刻。

他举了一个具体例子:在讨论基地规划时,政府团队不仅快速协调解决了大型试验台架用地问题,还主动为特殊能源保障提供了专业方案。“他们不仅办事快,而且‘懂行’,知道航空制造企业的特殊需求。”

这种专业服务贯穿项目始终。成都市和崇州市的投促部门扮演“超级联系人”和“全程服务员”的角色,协调规自、住建、环保、经信等多个部门,为企业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特别是在链接航空领域专家资源、对接本地配套企业方面,他们提供了精准的‘穿针引线’服务,有效加速了我们的本土化融合进程。”

立足成都,布局全球

推动航空动力“中国心”走向世界

在成都这片产业创新的沃土上,中发天信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实现其航空梦想。随着公司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市场站稳脚跟,其发展蓝图愈发清晰:不仅要深耕国内市场,更要让中国制造的航空动力系统闪耀世界舞台。

(徐鹏和同事们在讨论工作)

“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0倍,截至目前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徐鹏透露的这一数据,印证了市场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更令人振奋的是,公司在研的多个项目接连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崇州基地的建设进度远超预期,这座即将投入使用的现代化科研生产基地,将成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保障。“基地提前封顶让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这在瞬息万变的航空市场尤为重要。”徐鹏表示。

(徐鹏在工作中)

面对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新蓝海,中发天信已做好充分准备。“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领域,都需要可靠的‘心脏’——而这正是我们的专业所在。”徐鹏指出,公司正在积极布局相关动力产品的研发,以期在新一轮产业机遇中占据领先地位。

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发天信的视野早已投向全球。“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中国制造的航空动力系统走向世界。”徐鹏透露,公司已与多个国际客户展开接洽,为未来的国际化布局奠定基础。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发天信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首先通过持续创新做大做强,形成行业“龙头”效应;其次积极推动产业链本地化配套,提升整体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公司将善用自身的行业影响力,主动为成都“代言”,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来蓉发展。

“我们期待与更多优秀企业携手,在成都共同打造一个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航空产业生态圈。”徐鹏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从技术突破到产能提升,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中发天信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国航空动力系统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