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泥土 心中装民生

脚下沾泥土 心中装民生

来源:鲁网 2025-11-07 12: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的一个小村庄,杜村乡长垅村的黄精种植基地已是一片忙碌。池州市烟草专卖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强正蹲在田埂上,与村民一起查看黄精长势。

“陈书记又来敲门啦!”村民们亲切的招呼声,道出了这个皖南山村干群关系的新气象。

“敲门”敲出产业振兴路

“乡村振兴不能等群众上门,要主动送服务上门。”这是陈强在驻村工作日志上写下的心声。

去年春天,正是通过一次次“敲门走访”,陈强发现了长垅村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虽有黄精种植基础,但村民各自为战,缺乏技术标准和销售渠道。

在掌握民情后,陈强带领工作队创新实施“三色管理”工作法。他们将种植户按发展需求分为三类:对缺乏技术的“黄色户”每月定期指导,对缺少资金的“橙色户”协助申请贷款,对示范户“红色户”重点培育引领示范。这种精准滴灌的模式很快见效,全村黄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亩扩大到1000亩,带动8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闭环”形成美丽乡村景

“敲门容易解忧难,关键要形成闭环。”陈强将收集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当村民反映黄精运输难题时,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3公里产业道路;当加工厂需要扩大生产时,他多方联系,帮助企业对接育苗点;当村民提出村居环境需要改善时,他推动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常态化环境整治。

在陈强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情况,谁家需要技术指导,谁家门口需要安装路灯,谁家的农产品需要帮助销售......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在他这里都是头等大事。

今年以来,他带领工作队累计解决群众诉求50余件,办结率100%。

“初心”照亮乡村振兴梦

夜幕降临,新安装的路灯照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怕黑了,这多亏了陈书记!”村民汪国丰指着自家门口的灯光感慨道。作为黄精种植示范户,他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预计收入将突破20万元。

在陈强的推动下,长垅村不仅产业兴旺了,村庄也更美了。新建的黄精加工厂实现了从生产到包装的“无缝对接”,电商服务站的建成打开了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志愿者服务队的定期巡查让村庄更加平安和谐。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望着漫山遍野长势喜人的黄精,陈强感慨道:“将继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让长垅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秋日的阳光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诉说着一个驻村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作者单位:池州市局  洪汛  张瑜  严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