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坚持将乡风文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举措、新路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行为发生较大变化,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相继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殊荣。
一、以党建“铸魂”,夯实乡风文明精神根基
党风正,则民风淳。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基,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此,北星村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吸引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主题创建活动,通过“1对1”结对帮扶、包片联户等方式,切实增强党员与群众的情感联系,提升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此外,成立由村干部和社会力量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大手拉小手”,入户点对点、面对面指导,落实志愿者包保环境整治重点户制度,进一步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二、以文化“铸魂”,筑牢乡风文明建设根基
北星村始终秉持“以礼治村、以礼持家、以礼树人”的治村育人之道,深入开展“四德”教育,通过“百户千星”“美丽庭院”“党员示范户”“礼文化传承户”等评选活动选出身边榜样61人,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百姓讲堂、先进典型宣讲会等活动,带动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激励引导村民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同时,打造“礼文化”核心展示区,将乡村文明元素和“礼文化”元素融入观光栈桥、景观步道、文化小品、文化景墙、稻田休闲观光区等景观景点,积极举办“开笔礼”、丰收节、民俗文化研学游、酒文化研学游、美食文化民宿游、北星丰收嘉年华、冰雪音乐节等特色主题活动20余次,不仅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更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5年除夕北星村更亮相央视《朝闻天下》,向全国展示特色资源与乡风文明成果。
三、以环境“铸魂”,提升乡风文明治理根基
北星村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采取上级争取一点、村集体配套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投资模式,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实现村屯道路硬化、亮化、监控、绿化、美化全覆盖,实施电讯线网落地工程,配套建设旅游公厕等设施。推行“白墙灰瓦”房屋风格,告别杂乱旧貌实现外观整齐划一;创意打造道路名、街路牌8个,将“德礼路”“孝老巷”等文化名称融入路牌;依托稻田资源打造30个景观小品,用稻草编织造型、老农具装饰,让乡村兼具雅致格调与乡土韵味。创新开展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建立完善村屯卫生垃圾管护机制,村内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100%。此外,坚持“干部领、党员带、群众干”的原则,建立“文明实践+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推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美丽庭院”“整洁家居”评选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民约“铸魂”,构建乡风文明制度根基
于乡村而言,村容村貌是外在形象,而乡风民俗、村规民约等则是内在的精神。近年来,北星村坚持将村规民约作为治理良方,充分发挥村民在村规民约制定和贯彻执行方面的主体作用,以群众意见作为修订村规民约基础,从村情出发,按照村民意愿有针对性地调整村规民约,以结构式押韵的表述方式形成了符合村情实际、通俗易懂、群众认可、约束力强的村规民约,并以文化墙为传播媒介,将修改后的村规民约呈现于村内主干道,实现“抬头见规范、驻足学文明”,让村民在日常通行中随时感知、自觉践行。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组织,设置移风易俗“红黑榜”,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自觉把自家事纳入“四会”管理,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真正心服口服。同时,聘请村“五老”人员监督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处理违规违约问题,逐步形成相互监督、共同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乡风,基本纠正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陋习,引导村民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一处美向全村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不仅刷新了北星村“颜值”,更提升了内在“气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已成为北星村最亮丽的风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