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10月25日,伴随着结业仪式在吉林长春圆满举行,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全程承办的“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项目——重庆市2025年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能力提升研修班”顺利落下帷幕。这一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重庆职教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成功搭建渝津吉三地职教协同发展新桥梁。
▲上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峰与参训学员合影
作为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和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始终秉持着推动职教发展的使命与担当。围绕“精准赋能重庆职教、联动三地资源”核心目标,在深入调研重庆高职院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量身设计为期12天的“理论筑基+实践探路+跨区取经”系统化研修方案,这一方案吸引了来自重庆各高职院校的近50名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处室负责人参与,助力他们深化战略执行力,共同探索职教发展的新路径。
【理论引路:锚定战略方向,贴合重庆实际】
研修班的首阶段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内拉开帷幕。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双元制”本土化模式实践方面的优势,精准搭台组建“京津专家+重庆本土学者+天津院校标杆”三维师资团队。其中,京津地区职业教育资深专家,围绕“产教融合政策脉络”“新型职教要素构建”“ 新质生产力与人才培养适配”等重庆职教急需破解的议题定制讲座内容;为让理论更接地气,天津中德特别邀请原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教授,结合重庆支柱产业特点,解读本土职教发展路径;同时,学校还主动分享本校“数智化专业群对接先进制造产业”的实践经验,并组织了天津市多所知名职业院校负责人现场交流,搭配分组研讨、案例拆解等互动环节,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让理论学习既具战略高度,又有实操参考。
“天津中德把我们的需求摸得很透,从专家选题到案例匹配,都精准对接重庆职教痛点。”一名参训校长如此评价。
【实践探源:走进标杆阵地,解锁协同密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结合前期调研梳理的“重庆高职院校实践需求清单”,定向筛选天津职业教育标杆阵地,带领学员开启“沉浸式”实践访学之旅。从天津职业大学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海鸥现代学徒制国家级试点项目”,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上合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体验馆”,再到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每一处访学地点均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提前沟通,明确“重点展示校企共建模式、成果转化路径”等核心目标,并邀请访学学校分管产教融合的校领导进行分享交流,实时解答学员关于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的疑问。
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共建校内技术创新中心及联合重点实验室,学员们深入了解“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评价教学”的具体流程。“天津中德不仅带我们看别人的经验,更把自己的‘家底’亮出来分享,这种开放态度让我们很受触动。”一名来自重庆高职院校的学员表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筛选的实践院校精准匹配重庆产业需求,让大家找到了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跨区取经:对接吉林产业,共探协同发展】
10月22日研修班跨省转战吉林,这一环节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总结多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多区域融合研修模式”。项目实施前,学校与吉林省教育厅、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及吉林化纤集团、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围绕“重庆职教如何服务支柱产业”核心需求,定制 “四新”产业访学路线。同时,邀请吉林省职教领域专家,针对 “职业院校集群发展”“产教城融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等重庆关注的议题进行专题分享。
“从天津到吉林,行程接洽、企业对接、专家协调都无缝衔接,能感受到天津中德的专业统筹能力。”一名参训学员称赞道。
【聚力启航:知行合一,注入重庆职教新动能】
结业仪式上,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郑重承诺,后续为重庆高职院校提供政策咨询、方案设计等持续支持。学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结合重庆产业发展与院校实际,将天津中德搭建的“理论+实践+资源”多维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为重庆职教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承办此次研修班,不仅是完成国家级培训任务,更是我们发挥职教标杆作用,推动区域职教协同发展的责任体现。”随着研修班圆满落幕,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搭建的渝津吉三地职教协作平台正式启动,将持续为职业教育现代化“重庆篇章”注入新动能,推动三地职教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书写职教协同发展的新辉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