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堇的夏日课堂:用文化浸润童心,让学习长满欢喜

七色堇的夏日课堂:用文化浸润童心,让学习长满欢喜

来源:鲁网 2025-11-06 15: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郑州的三个社区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七色堇”志愿服务团队的17名志愿者,用11天的公益陪伴,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彩色的假期天空。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笑,其中文化传承与快乐学习两堂“课”,尤其让孩子们念念难忘。

公益的温度:让每个孩子都被接住

“以前暑假,娃就蹲在超市门口,现在每天早上自己背书包去社区,晚上回来能说一箩筐新鲜事。”新芒果社区的张阿姨说起孙子,眼里的愁绪淡了不少。

11天里,志愿者们在朗悦、荣邦城、新芒果三个社区轮值,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既要管孩子们的作业辅导,又要带他们做活动。团队以“趣味赋能成长”为理念,十大专题,为未成年人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暑期盛宴。

7月2日,荣邦城社区的活动室突然热闹起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的肖天乐书记带着王璞、米热、薛波几位老师,扛着一大箱印着的马克笔来了。肖天乐书记详细了解了七色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的活动内容,观摩了趣味课堂,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并为小学生们赠送了礼物。他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化传承课:指尖上的老手艺,心里的根

文化传承课的教室里,总飘着墨香和红纸的气息。7月6日荣邦城社区的毛笔书法课上,志愿者孔艺洁握着留守儿童小林的手,教他写“人”字:“横要平,像走路稳稳当当;竖要直,做人堂堂正正。”

剪纸课更是孩子们的最爱。7月8日新芒果社区的活动室里,红纸在小手里翻折、剪裁,咔嚓声此起彼伏。刚开始孩子们总剪坏,急得要哭,志愿者蹲下来陪她慢慢折:“你看,这样转个弯,花瓣就出来了。”当小花展开红纸,看到歪歪扭扭的团花时,突然笑出声:“像小太阳!”那天,孩子们举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贴满了整面墙,有胖嘟嘟的福字,有缺了角的蝴蝶,还有像模像样的窗花——老手艺的温度,就藏在这些不完美的作品里。

快乐学习课:把知识变成游戏,让好奇跑出来

快乐学习课上,笑声总比答案先到。7月3日新芒果社区的纸杯投影仪实验,堪称“最热闹的课堂”。孩子们在杯底画上小猫、星星,用手电筒一照,墙上就映出了放大的图案。“我的猫跑到墙上啦!”志愿者趁机问:“知道为啥影子会变大吗?”孩子们七嘴八舌猜:“因为光在跑!”“因为杯子会变魔术!”答案对错不重要,眼里的光才最珍贵。

7月11日结营那天,孩子们抱着自己的剪纸、纸花、闯关卡,拉着志愿者的手不肯放。

志愿者们知道,11天的课教不会太多知识,但或许能留下些更珍贵的东西。这个夏天,“七色堇”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用文化的根、学习的趣,告诉这些孩子:你的好奇值得被回应,你的努力值得被看见。(李婉清 廖诗语 魏怡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