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漫着木质皮革香气的空间里,暖光灯下,燕姐熟练地摆弄着面前深褐色的雪茄,轻声讲述着它与加勒比海阳光、陈年橡木桶的故事。眼前这位谈吐优雅、对雪茄如数家珍的女性,很难让人联想到是三年前那个连雪茄该从哪头点燃都分不清的“小白”。她的成长轨迹,如同一支优质雪茄的醇化过程,充满了时间的沉淀与风味的蜕变。
图为燕姐店铺
初遇·打破壁垒的“她”
故事的开端,并非源于热爱,而是一次“自救”。2023年,燕姐经营着这家五洲进口便利店,主营进口零食,随着网购兴起及房租的日益上涨,燕姐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顾客随口询问是否有雪茄,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却像一颗石子,在燕姐心中激起千层浪。敏锐的她瞬间意识到,这或许是下一个风口。然而,当时雪茄规格较少,也没有单独的储藏条件,店里仅有的少量货源根本无法满足顾客需求。扑面而来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一个女孩子懂什么雪茄?”“跨界营销,你玩不转”……她仍记得第一次为一位老客推荐雪茄时的窘迫。对方简单问了句:“这支强度如何?和之前那支比有什么不同?”她瞬间语塞,满脸通红。那一刻的尴尬,如同一根刺,激起了她的好胜心。“既然没有人相信我能做好,那我就做给他们看。”
破茧·在学习中“茄”速成长
燕姐的“学霸”模式自此开启。她的桌子上,始终放着比砖头还厚的雪茄典籍;她的手机里,存满了世界各大产区的土壤、气候资料;她甚至飞赴各地,在烟田里看种植,在交流会上悉心求教。
“这个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品鉴。”燕姐笑道,“一开始只有苦和辣,但当你沉下心,慢慢就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知识在时间里发酵,终于迎来了风味绽放的时刻。”
她不仅是学,更是打破。她发现,传统的雪茄圈交流方式对新人,尤其是女性,极不友好。晦涩的术语、固守的规则,让人望而却步。她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为雪茄“祛魅”。
图为燕姐店铺“茄”空间
蝶变·从交易商品到经营“时光”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普通的销售后。一位顾客买走了一支价格不菲的雪茄,几天后却回来抱怨“味道不对,有点苦”。燕姐仔细询问才发现,对方是在匆忙的饭局后,站着几分钟就“解决”了它。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燕姐说,“我卖给他的只是一件商品,但他需要的,是如何享用这段专属时光的文化和知识。我的店不应该只是一个仓库,而应该是一所关于生活美学的客厅。”
经营理念的转变,就此落地生根。她将原本货架林立的店铺,重新设计成一个融合了音乐吧、茶室、酒类展示区与艺术沙龙元素的复合空间。鼓励顾客慢下来,在一杯咖啡的陪伴下,完整地体验一到两小时。她创立了“悦茄会”,定期举办主题品鉴活动,自己化身古筝手现场伴奏,让雪茄成为连接一群有趣灵魂的媒介,而不仅仅是消费的终点。在短视频平台上,她化身“茄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电影般的画面,讲述“如何养护雪茄”、“一支雪茄的环球旅行”等故事。她以女性的细腻视角,将雪茄与穿搭、阅读、旅行相结合,于细节中展现魄力与恒心。
图为燕姐直播
绽放·“她力量”的温柔革新
燕姐的“出圈”,让她感受到了深刻的“她力量”。许多顾客告诉她,“在这里,我们不谈生意,不论胜负,只享受关乎自我的片刻宁静。”但作为雪茄经营的探索者,燕姐的经营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挑战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为打破僵局,她大胆革新销售模式。将不同品牌、规格的雪茄错落搭配,装进定制礼盒或雪茄袋,宛如为顾客量身打造的味觉探险地图。同时,“雪茄+ N”模式惊艳亮相——当雪茄邂逅咖啡的醇香、红酒的优雅、茶叶的清韵,碰撞出别具一格的消费体验。
“一支雪茄,从种子到成品,需要经历数百道工序,历时数年。这和人生的成长何其相似。”燕姐总结道,“我想陪伴我的顾客们,一起在这段缓慢而珍贵的时光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风味故事。”
从卖商品到卖文化体验,燕姐完成的不只是商业模式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成长、勇气与自我定义的生动实践。她的故事证明,在任何领域,真诚的热爱、持续的学习与顺势而为的创新,终能冲破壁垒,让独特的“她精彩”,在每一处璀璨绽放。(文/胡长丽;图/付中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